新加坡之嚴,最近一些抵境接受檢疫的歐美人士領教了,還隆重的生了一場氣,並向一位洋記者轉述,後者寫了一篇文章猛批新加坡檢疫過於嚴厲,而且混亂無序,並警告島國國際形象已經受損。
發文代人告狀的是彭博社言論主任Rachel Rosenthal。她四天前(12月23日)寫了一篇題為「抵達新加坡後面對Omicron混亂」的報道,說新加坡為了應付Omicron而採取的嚴厲措施,惹惱了好些旅新歐美外籍人士,有些氣不可消之下萌生去意,因此危及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這位言論主任訪問了最近抵境的部分人士(分別為歐洲人,英國人和新加坡人),列出了政府的幾個不是:
強行把人從家裡送到全是陌生人的公共設施隔離,,一名母親還說自己與年幼孩子被強行隔開,各處一方。人被帶走,寵物也不能留。此外,一些人現在面對高昂的醫藥費。
她還說,政府舉措強硬,溝通也不到位,前後不一致,隔離的依據也沒說清楚。
這篇報道細緻,結論更值得玩味。
作者說,人們都知道新加坡從嚴治國,多數外地人也還能接受。但這回,一些人覺得難以忍受,原因是新加坡不僅防疫嚴格,溝通也顯得混亂,對違例者的懲罰也很嚴厲。這加了起來,讓一些人覺得受不了,不想繼續在這裡受苦。
顯然的,告狀諸人深知這些狠話能夠切中要害,知道我們金融中心的地位有賴外籍專才的支撐。
衛生部一兩天後回應,鄭重表明防疫措施下人人平等的重要,不管是本地人、永久居民或外籍人士,都得遵守規定。它也說政府溝通無誤,更沒令人妻離子散。
傳染力雖然很高,但顯現的殺傷力不大,本地還沒病重和死亡病例。其中一個宣布是,身體無恙或病情輕微的病例可以居家隔離,不會被送到隔離中心。
這一放寬,相關的爭議也告一段落。
不過,它碰觸到一個根本問題,在未來必定還會浮現。新加坡的確仰賴外來人才,但如果他們得到某種優待或特別通融,沒有一個政府可在五年一度的大選過關,到時比外籍人士更快收拾包袱的將是一朝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