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那天雖然還有一點時間,不少人的腦海里卻可能已經閃過一個念頭:
不用選了啦!
原因很簡單:6月8日下午,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宣布參加本屆總統選舉。
他將在7月7日辭去所有政治職務和退出人民行動黨,李顯龍總理也接受了他的辭呈。
撇開尚達曼的履歷不談,他在歷屆大選中,除了2006年5月因沒有對手直接當選,所屬的裕廊集選區團隊每次都取得至少三分之二的選票,還有兩次的得票率接近八成。
單是這個戰績,或許就能解釋許多網民為什麼會紛紛留言表示看好他。
他在6月8日接受記者訪問時,就一樣以形象的比喻,解釋了為什麼當初堅決表示不願擔任總理,現在卻願意競選總統:
「我從來不喜歡當中鋒,對擔任負責進球的人物沒有特別興趣。但我非常享受,也相當擅長的,是擔任中衛,偶爾也會當邊衛。我喜歡當後衛,喜歡出其不意地給前鋒傳球,製造最理想的射門機會。那更符合我的個性。我不當前鋒,總是司職中衛......但我們都在球隊中扮演關鍵角色。」
就算不是球迷,也能理解尚達曼這番話背後的含義:他更喜歡待在幕後,扮演支援的角色。
沿著這個思路,民選總統掌握國庫第二把鑰匙的角色,可說與尚達曼的個性和資歷完全符合。
尚達曼在擔任財長和經濟及社會政策統籌部長期間,也曾以「社會蹦床」(social trampoline)和「上行的自動扶梯」兩個比喻形容新加坡打造包容社會的政策,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相信蹦床的概念......如果你幫助願意努力進修的人;如果你幫助願意努力工作的人,並使長期失業者生活不太輕鬆;如果你幫助想要擁屋的人......那將徹底改變文化。」
尚達曼以這個比喻,形容政府如何通過社會政策為人們提供適當扶助,但同時人們也要通過自身努力「回彈」,實現社會流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斷向上移動的東西,大家第一個可能就聯想到電動扶梯。
尚達曼2018年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成立30周年舉行的對話會上,就以「上行電動扶梯」形容一個能讓人民在社會梯級上,不斷上行移動的體制。
他指出,新加坡必須維持這樣的體制,而這個載著所有人的電動扶梯一旦停下來,關於不平等的問題,以及個人和群體之間的矛盾就會變得愈加尖銳,導致社會變得脆弱。
象徵社會流動的「電動扶梯」不能停止,就不知道尚達曼宣布參選,會不會讓載著其他有意競選者的「電動扶梯」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