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月8日)下午消息釋出後的半小時內,本地中英文媒體相關新聞報道立即衝上熱搜新聞榜。
這些新聞下方的留言區都很熱鬧,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個詞彙就是:沒馬跑(bǒh bèh zaò),福建話指處於領先位置一馬當先;以及「自動當選」(walkover)。
不少網民指出,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這張「超級王牌」這麼早就被擲出來,肯定打亂不少潛在參選人的陣腳,如今哪還有人敢出來陪跑競選?畢竟4萬多元的按櫃金不是一筆小數目。(尚達曼走這步旗,難道是想幫對手省錢?)
新加坡總統選舉在最後一分鐘出現競選對手的情況不是沒發生過。
1993年首屆民選總統舉行時,前副總理王鼎昌以大熱門姿態出選,原以為會自動當選,結果提名日當天,政府為王鼎昌找來了一名對手:會計總長蔡錦耀。
在2011年的總統選舉,前副總理陳慶炎博士也遇到對手陳清木醫生,最終以0.34個百分點險勝,當選新加坡第七任總統。
坊間不少人覺得,這次的局面和1993年那回很相似,說不定歷史會重演。
觀察家:尚達曼是重量級對手
南洋理工大學公共政策與全球事務課程助理教授瓦利德告訴《南華早報》,尚達曼出來競選總統,對執政黨絕對加分,因為他在新加坡的受歡迎程度,與李顯龍總理屬於同一級別。
「當我們說使出殺手鐧或動用最強陣容時,沒有一件武器比尚達曼更具殺傷力。」
瓦利德說,這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執政黨的焦慮。
「一個可能就是他們(執政黨)變焦慮了,另一個可能就是他們真的非常重視這次的總統選舉。大家肯定有聽過這個說法:競選方式只有兩種——不戰而勝或將對手全嚇跑。」
他指出,獲得行動黨支持的參選人雖然多半最終會當選總統,但尚達曼不一樣,即使遇上對手必須角逐,他也絕對能橫掃千軍大獲全勝。
也是政治觀察家的前官委議員楚其菲告訴《海峽時報》:
「尚達曼先生可以說是人民行動黨的『終極選項』(nuclear option),對行動黨而言,沒有比這個更能橫掃千軍包贏的選項。」
當選總統或能對政府起到制衡作用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主任比爾維爾星副教授說:
「他雖然與行動黨有關聯,但大家都知道新加坡和新加坡人在他眼中更為重要。」
人民行動黨前國會議員殷吉星曾與尚達曼共事了15年,他受訪時說,尚達曼是一個願意挑戰政府常規思維的人。
「身為部長,他總是表現出非常獨立的思考,也總是願意在他管轄的政府部門展開大刀闊斧的改變。」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則指出,來屆總統大選出現競爭局面是很重要的,有其政治意義。
「無論是誰先表明想參選總統,有其他人願意挺身而出競選,而且有足夠韌度經得住考驗,真的非常關鍵。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某種競爭,讓新加坡人能站出來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投下選票……這關乎給予新加坡人有機會選出自己國家的總統。」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許林珠博士也贊同這點。她說,競選能夠進一步鞏固總統的合法地位,也顯示這名總統獲得人民強有力的授權。不過她不希望看到有人利用種族課題大做文章,在競選活動期間製造分裂局面。
李顯揚則在3月向彭博社表示會考慮競選,但目前他與妻子林學芬涉嫌在有關李光耀遺囑事件的司法程序中做假口供,兩人在警方調查期間潛逃出境,應該不太可能回國參選。
尚達曼固然是個重量級對手,但如若上述清單的前兩名重量級對手中有一人最後一分鐘宣布參選,選情就會變得激烈,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蟻粉會比較希望有機會投票,還是出現自動當選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