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由于出现奥密克戎疫情,新加坡从11月27日起,陆续暂停这些国家旅客的入境。
新加坡眼评论
在“德尔塔时代”,新加坡意识到,德尔塔传播力很强,防不胜防,即便一时清零,一朝开放,仍会引进病毒,仍会引起新一波疫情,会不断陷入“清零—输入—爆发—封锁—清零—输入—爆发”的诡异循环。
因此,当局决定,既无法清零,只能与病毒共存。
从清零到共存,发生这种转变的,不只新加坡,至少还有澳洲和新西兰。
怎么与病毒共存?通过疫苗接种提高人口对病毒的抵抗力,降低重症和死亡,通过自然感染,扩大群体免疫力,同时,让人们学会在新常态下的生活,包括以正确心态对待疫情,不掉以轻心,也不心惊胆跳。因此,除非万不得已,不再进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封城或类似举措。
何谓“万不得已”?就是医疗资源面临挤兑,不但无法救治传染病人,连其他常规病人也无力治疗,形成大面积次生伤亡。如果面临这种情况,只好再次封城。
“德尔塔时代”尚谈共存,“奥密克戎时代”更有何议?
本波德尔塔疫情造成二十万人确诊,七百多人死亡。本波疫情确诊病例暴增,但社区病例的病死率只有本波疫情之前的一半。
这还是在卫生部调整确诊标准之后,大量无症状病患基本不计入确诊病例。如果按本波之前的确诊标准,那么确诊人数会大量增加,病死率会显得更低。
为何病死率降低?一个是疫苗接种,提供了重症、死亡保护力;另一个是社区阳性率升高,许多病人康复之后,从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力,一步步逐渐形成群体免疫。
新加坡开放的方向不会改变;出现突发状况时,步伐会放缓,辨清前方路况。一旦对突发路况判断明确并做好准备,就会回到原来的步频,稳健向前。
我们判断,未来一两个月可能出现的情况:
一、12岁以上人口加强针接种率达到50%以上(目前是35%),5岁至11岁人口30%完成疫苗接种;全人口完成疫苗全程接种比例接近九成(目前是87%)。
二、即便未来一两个月奥密克戎疫情产生确诊病例暴增,如果维持甚至降低目前的重症率和病死率,ICU重症监护病房和普通中症隔离病房可以维持在50%以下占用率。
三、从南非经验判断,奥密克戎疫情或有“来得快,去得快”的特点。这个有待观察。如果真是如此,那么,非洲、欧美这波疫情到了一月底应该下拐。
四、如果以上三点都能实现,如果不出现毒性大、传播快的又一个新的变异病毒,那么,新加坡有可能进行新一轮开放,例如八人堂食、75%员工可实地办公等,说不定春节前后有望。
五、各类VTL(接种者旅行通道,入境免隔离)在1月20日恢复50%售票之后,可能在四周之内(也就是二月下旬之前)调整回到100%售票,并继续开通新的VTL路线,最终目的是全面恢复国际旅行与往来至疫前状态。
新加坡12月26日疫情回顾
现在回顾新加坡12月26日疫情数据。
截至昨天中午1200时,新增确诊病例209起,累计27万7764起。
在新增病例当中,本地社区病例105起、客工宿舍病例4起、境外输入100起。
境外输入病例历史新高
昨天通报境外输入病例100起,为历史新高。
这也是新加坡境外输入病例首次出现三位数。
为了控制境外输入病例的大量流入,新加坡从12月23日收紧VTL (接种旅客入境免隔离) 措施,已购票者可继续入境新加坡,未购票者暂不开通购票,直到明年1月20日。
尽管VTL已收紧,但病程发展需要时间,相信接下来几天仍会见到较高的数据。
社区病例增长率升至0.57
本地社区病例的前七天确诊人数增长比例,相对再前七天是0.57,意即前一阶段每出现100起,现阶段则出现57起。
随着本波疫情趋缓,增长率应该会逐步回升至1.0左右。
昨天社区病例年龄分布如下:
20岁至39岁的青年占一半以上。
医疗资源占用情况稳定
《新加坡眼》从卫生部数据判断,医疗资源占用情况保持稳定态势,没有出现挤兑迹象。
昨天的ICU病床和普通隔离病床占用情况如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