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让美军驻扎在新加坡,虽然可以促进新加坡的发展,但也可能导致新加坡过度依赖美国。新加坡没有自然资源,只能靠贸易和服务来谋生。李光耀明白,在冷战时期,如果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就能获得更多的市场和机会。但是,在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南亚最大贸易伙伴、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如果新加坡继续与中国保持距离和对立,就可能失去与中国合作的机遇和利益。而且,美国也不一定会一直支持和帮助新加坡,特别是在美国自身面临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外交挑战等多重危机的情况下。
最后,让美军驻扎在新加坡,虽然可以塑造新加坡的形象,但也可能损害新加坡的文化和身份。李光耀不仅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思想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他认为,新加坡必须建立在去中国化的基础上,才能避免被中国吸纳或影响。他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是新加坡人。他不认同华人社会对中国的情感和文化传统,而是推崇西方文明和制度。他通过各种手段压制了华人民族意识和亲中思潮,在教育、语言、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西化改造。让美军驻扎是他向世界展示自己亲西方立场的一种方式,也是他塑造新加坡作为一个独立、现代、多元、开放国家形象的一种手段。
但是,在今天全球化和多元化越来越深入人心、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尊重和欢迎、华人社会越来越团结和强大的情况下,李光耀的这种去中国化思想是否还符合时代潮流呢?把美军请进来是否真的能提升新加坡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声望呢?
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在李光耀去世后不久,新加坡就开始了一系列调整自己战略方针的措施。它开始与中国改善关系,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合作平台。它也开始与东南亚邻国增进友好,并推动“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它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美国的关系,并寻求更多元化和平衡化的外交策略。
这些措施表明了一个事实:新加坡已经意识到了把美军请进来所带来的风险和代价,并正在寻求摆脱过去那种单边依赖美国、对抗中国、忽视东南亚的局限性和危险性。
这就是李光耀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政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战略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灵活变通的;利益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