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研究人员荣获首届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兴科学家奖学金

2023-06-13     月曦     8522

三位研究人员荣获首届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兴科学家奖学金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兴科学家奖学金获得者陈智新博士(左)、叶伟良博士(中)与曾毅文博士(右)将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各研究机构、学院与系别的研究人员开展紧密合作。

为进一步支持那些处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研究人员开展学术研究,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兴科学家奖学金(Emerging Scientist Fellowship)应运而生,三位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早期职业研究人员——陈智新(Tang Chi Sin)博士、叶伟良(Nicholas Yap)博士与曾毅文(Zeng Yiwen)博士成为首届获得者。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兴科学家奖学金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研究与科技)办公室于2022年设立的一项为期三年的项目,旨在吸引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足六年的研究人员选择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各研究机构、学院与系别工作,并与其研究人员开展紧密合作。

该奖学金的获得者将在学术研究、参与研究之旅与发行出版物方面得到诸多资金支持,为其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三位研究人员荣获首届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兴科学家奖学金

陈智新博士

陈智新博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学级研究中心——新加坡同步辐射光源(SSLS)的一名研究员。

陈智新博士的研究重点是基于同步辐射光源技术以研究材料的基本特性。通过将电子加速到光速的99.999%,我们可以得到广谱范围的电磁辐射,并将其运用至纳米技术、制药、催化材料以及生物成像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中。

研究材料的基本特性——如超导性,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如电子如何在二维材料中开展运动等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陈智新博士及其团队对新Kagome超导体CsV3Sb5展开了深入研究:超导体的基本特性之一是零电阻,通常需要极低的温度环境。除了独特的超导特性外,通过精确排列原子以形成编织篮图案的“Kagome超导体”为关于超导特性的起源调查增添了不少艺术色彩。

通过揭示Kagome晶格中原子如何相互作用并扭曲结构,以在低温条件下形成周期性图案(电荷密度波)——这些发现可以为我们探索图案晶格与带电粒子如何在原子水平上相互作用提供重要线索。与此同时,这些发现还可以揭示出如何诱导Kagome超导体以及其他类型的高温超导系统产生超导性的奥秘。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科学期刊《先进材料》上发表。

对于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兴科学家奖学金,陈智新博士表示:“新兴科学家奖学金将为研究人员开展更多样的合作提供契机,它为我们研究量子系统的基本特性,以及之后我们如何将其转化至与下一代电子系统、计算设备乃至高效清洁能源应用相关的应用中给予了更大的自由度。”

值得一提的是,陈智新博士对于“科学交流”也十分感兴趣——这源自于其之前当教师的一段经历。

“科学交流在让公众了解我们所开展的研究内容方面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同步辐射光源而言,它是开展科学研究的‘瑞士军刀’。科学界与全社会都必须意识到,科学交流是推动新加坡作为一个多学科研究生态系统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科学工具。”陈智新博士解释道。

三位研究人员荣获首届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兴科学家奖学金

叶伟良博士

叶伟良博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圣约翰岛国立海洋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员——该研究中心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TMSI)负责管理。

叶伟良博士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海葵与水母分类学和系统学的研究上——这些海洋生物皆以神秘而闻名。

由于不知道它们的真实身份,我们对这些生物在新加坡以及邻近地区的分布状况及其生态学的了解仍然不足。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叶伟良博士正在努力将该地区这些“未知的面孔”与已知的物种名称联系起来,反之亦然。

在最近发行的出版物中,叶伟良博士带领团队收集了来自印度-西太平洋(从埃及到澳大利亚)地区的150多个标本,并对其形态、发展历史与分子证据展开研究,最终确定了一种海葵的真实身份——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种海葵始终被认定是两种不同的物种。研究结果表明:此类物种先前被认定为是两种不同的物种的原因在于其无性繁殖的方式。对这一物种身份的准确界定将为未来开展强有力的生态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科学期刊《Contributions To Zoology》上发表。

目前,叶伟良博士正在开展有关“气候变化对热带水母旺发的影响”的研究。随着人类被水母蜇伤的事件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本地水域,此类现象频发。因此,该项目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制定出能够有效减少与避免此类危害的策略。

“这是令人无比振奋的,我很感激能够成为首批获得此项殊荣的一员,”叶伟良博士很高兴能够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兴科学家奖学金,他表示:“这项奖学金为帮助像我一样的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发展专业道路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