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羅厘接送客工藏安全隱患 議論多年仍找不到解決方案

2023-06-13

去年,新加坡工傷意外頻頻發生,死亡人數從前年的37人增至去年的46人。

數據雖沒有細分各個案例的死因,但客工以什麼交通方式抵達工地開工,是不容忽視的一環,其中以羅厘接送客工就曾多次引發議論。

不管是看似符合防疫條例卻被評估為危險的隔板設計,或是2021年一個月內發生兩起致命交通意外導致兩名客工喪命及多名客工受傷,都反映了客工坐在羅厘後斗存在風險。

為更好地保護被羅厘載送的客工,陸路交通管理局從今年1月1日起規定:

  • 羅厘必須安裝遮雨罩,分三階段實施條例:
    • 今年1月1日起所有新註冊的羅厘必須安裝
    • 7月起現有輕型羅厘須安裝
    • 明年1月1日起則輪到重型羅厘
  • 倘若羅厘司機也是客工,並且已在工地工作超過六小時,他必須有至少半小時的休息時間,才能載送其他客工返回宿舍。
今年1月1日起,陸交局分三階段實施羅厘必須安裝遮雨罩的條例。(聯合早報)然而,不少客工福利組織指出,這些措施治標不治本,還是沒有解決以羅厘接送客工並不安全的問題。

去年10月,交通部兼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接受媒體訪問時被問及,當局是否仍在探討其他措施,比如在羅厘上安裝安全帶,她回應時提及實際的限制:

「(在羅厘車斗)安裝安全帶,可能會影響羅厘結構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對司機和乘客構成危險和風險。經銷商和車行也告訴我們,如此改裝羅厘或引發潛在責任問題(liability issues),比如保修無效。」

客工安全存有一個顯眼「漏洞」 昨天(6月11日),《商業時報》刊登了一篇由生物科技企業Accuron MedTech集團行政總裁Abel Ang撰寫的評論,同樣聚焦這個課題。

他說,儘管社會上多方面呼籲要把客工安全作為優先考量,卻還是有一個顯眼的「漏洞」,關乎每日成百上千名客工往返工地的方式。

他引述陸交局網站的文明規定:

除了接送客工往返宿舍及工作地點,羅厘不能用來載送乘客。

他對此提出質疑:

「在我看來,對於工作場所安全的重要性,大眾及社會意識無疑是提高了,那是否是時候要把本地法規中的這一漏洞給堵上?」

「對往返住宿和工地的客工採用一套安全規定,對其他人則採取另一套,這似乎沒有意義。」

多個城市禁用羅厘接送乘客 Abel Ang也從兩方面切入,強調解決這個問題刻不容緩。

其一,多個城市已陸續禁止用羅厘載送客工,包括倫敦、香港,以及中東國家巴林(Bahrain)等。

巴林在2008年下達以羅厘載送客工的禁令。(網際網路)巴林是在2008年下達以羅厘載送客工的禁令。

當時巴林內政部長說,此舉是為了確保客工的安全和福利,也遵守國際條約和協定。值得一提的是,巴林的客工人數與新加坡的不相上下。

為了遏制高發的卡車事故和死亡率,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也在2014年立法規定,在貨車後斗載送乘客是違法行為。

兩年前,我國國會也曾引述這些地方作為案例,但與此同時,也有其他國家如泰國和加拿大,在推行安全預防措施和部分限制的前提下,仍允許用貨車後斗接送乘客。

其二,該議題在新加坡社會的關注度並不低。

早在2009年,哈莉瑪總統就以議員身份公開反對過用貨車運送工人。

到了2020年,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楊益財也發表博文,籲請僱主以設有安全帶的巴士載送客工,而非載貨車輛。

從坊間的角度而言,2021年發生涉及客工的致命交通意外後,網上就發起「在新加坡強制要求用巴士或貨車安全運送工人」的請願,兩年下來已累計超過4萬人簽署。

網上發起「在新加坡強制要求用巴士或貨車安全運送工人」的請願,至今有超過4萬人簽署。(海峽時報)Abel Ang在評論中寫道,堵上以羅厘接送客工條規上的漏洞能釋出強烈信號。

「這將反映新加坡非常重視客工安全議題,因為每個工作場所死亡事故,多一個都嫌多。」

僱主各自有考量,政府左右為難? 要解決以羅厘接送客工帶來的隱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採用其他交通工具。

實際上,職總助理秘書長楊益財在一篇臉書貼文中就透露,不少建築公司已租用巴士服務多年,來載送客工往返工地。

儘管多年來各界積極鼓勵僱主轉而使用更安全的交通方式接送客工,但迄今本地公路上還是看得到羅厘後斗坐著客工的景象,意味著僱主必定有其考量。

一名建築公司老闆接受本地媒體訪問時就坦言,公司之所以會購買羅厘,是因為它能以多種方式發揮作用,是目前為止「最經濟實用的方法」。

「如果我買一輛貨車,它只會在白天和傍晚用來載送客工,其他時間難以運載材料……但(羅厘)總是可以外出運送材料,因為我們有多個工地。這也是為什麼其每趟次的使用成本遠低於貨車和巴士。」

有鑒於此,在衡量成本和客工安危之間,不是每個公司都有條件果斷地從中做出取捨。

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2021年也曾在國會上說,除了成本考量,當中還涉及現實情況及營運效率等等。因此縱觀全球,以羅厘載送乘客其實不算是罕見做法。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客工的安全保障持續受到社會關注。(聯合早報)許部長當時是在疫情最嚴峻期間作出這番發言。

她說,如果政府再實施更多條規,可能會影響各個建築項目的進度,也「意味著一些公司的倒閉和工人喪失生計」。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局遲遲未能全面下達「禁載令」,看來也有許多因素要考慮,並不是輕易就能做出「一刀切」的決定。


相关文章

  • 英國科學家展開海洋碳吸收試驗 讓海洋能重新吸收更多大氣中二氧化碳
  • 美國科研人員研發昆蟲般大小彈跳機器人 有望提高救災工作效率
  • 本地手足口症病例一周內每日平均達到61起
  • 涉審計署大樓坍塌 泰國法院向17人發逮捕令
  • 曼谷電纜竊賊深夜作案遭電擊 三人落網
  • 泰國榴槤業者出新招 娃娃機里「抓」榴槤引熱潮
  • 馬國軍艇演習時失控撞上旅遊船 兩軍人受傷送院
  • 泰國百年佛寺原住持 涉挪用1173萬進行網絡賭博
  • 馬國學生穿錯校服 被老師大庭廣眾狂鞭致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