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东融西:新加坡为何成为中国招引外资的优选之地

2023-06-13     缘分     10280

承东融西:新加坡为何成为中国招引外资的优选之地

承东融西:新加坡为何成为中国招引外资的优选之地

作者:任新建 华略智库创始合伙人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新加坡虽国土面积狭小,但它不仅是世界上有名的旅游城市,还是GDP排名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的发达国家。近年来,“去新加坡”成为中国创投圈的热议话题。本文作者实地走访了当地科创机构和金融机构,他指出兼具东方文化传统、西方沟通优势的新加坡,走出了一条兼容并济的独特发展模式,而其科创与金融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是吸引中国创投的一重大因素。

全文3421字,阅读约9分钟

因为工作需要,2023年6月我去了趟新加坡,这也是疫情后我第一次出国。

去之前,我了解到,2023年以来,已经有若干中国地方政府的招商队伍来到这个国家招商,网上能查到的就有上海的静安和徐汇,重庆,天津,广东的佛山、珠海横琴,福建的泉州德化,海南的海口,山东的烟台、菏泽……这在前几年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一方面显示了新一届中国中央政府对外开放、拥抱世界、积极吸引外资的决心和行动力;另一方面,也说明疫情后的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复苏。中央鼓励地方政府走出国门,更好地和世界交流,更直接高效吸引外资来华。姑且不论招商效果如果,至少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大。

新加坡因其华人为主、承东融西的特点,成为中国地方政府走出国门后最喜欢开展招商推介的国家之一。这恐怕是当年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先生于艰难之中建国时从未想到过的。

1965年,受到马来西亚排挤的新加坡,被迫走上了独立建国的道路。彼时的新加坡,多元文化冲突、多民族相互排挤、国土面积狭小、缺乏经济基础、需求自给性差,方向未明、前途未知。

在李光耀先生极具战略性的眼光引领下,新加坡敏锐把握住了东西方远洋贸易大发展的机遇,充分依托地处马六甲海峡咽喉的独特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业务,提高贸易中转效率、降低税负、吸引和培养相关人才,推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并带动与贸易相关的金融、航运、法律、会计等服务业随之蓬勃发展。

得益于建国之初确立的英语为第一官方语言策略,以及英国在新加坡长时间的殖民历史,新加坡在和西方特别是欧美国家沟通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也使得它相比其他亚洲国家更容易融入西方社会。

就这样,兼具东方文化传统、西方沟通优势的新加坡,成为东方文化融入世界的前沿,和西方国家进入亚洲的落址首选,走出了一条兼容并济的独特发展模式。

经过建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面积仅为上海浦东新区60%的新加坡,成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2022年人均GDP达到97057美元,排名全球第二、亚洲第一。每年来新加坡的游客人数达到1400万人次。

这里也是中国游客最喜欢来旅游的地方之一。金沙酒店、圣淘沙环球影城、鱼尾狮、牛车水、乌节路,是很多中国人来到新加坡打卡之地。

在新加坡,短短几天内,我先后拜访了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企业发展局、A*STAR科技研发服务平台、新加坡创新中心、新加坡管理大学、共和理工学院等,并和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若干合作意向。

新加坡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

去共和理工学院时,恰逢这里举办农业科技领域的展示推介会,各类农业科技企业展示了农业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新加坡在农业科技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财力。和学校负责人交流时,他提到一个理念,就是新加坡要把粮食和蔬菜供应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个观点“很中国”。

在全世界脱钩断链的大背景下,食品、水源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的新加坡,不安全不稳定感明显。

一个最近的案例,2022年6月,近邻马来西亚宣布对新加坡实行鸡肉、鸡蛋断供,导致鸡肉、鸡蛋高度依赖马来西亚供应的新加坡人一下子陷入“无鸡可吃、无蛋可买”的境地。

“一鸡难求”的新加坡政府痛定思痛,一方面积极开辟新的货源,比如在泰国建立大规模养鸡场,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着力增强食物自给率,在吃的方面不再轻易被别国“卡脖子”。

比如,这次展示会上的一家科技企业,成功研发出口感不逊色肉类的植物肉。我在逛新加坡植物园时,在一家园内餐饮店亲自品尝了它,确实很有肉感。

这家企业,也说不定会成长为一家食品领域的科技巨头,who knows。

在新加坡管理大学SMU,走在社区式的开放式大学院区,感觉真正实现了校区、社区、园区的融合。校区周边聚集了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和投资机构。

SMU的Connexion,是类似于中国高校创新创业中心的机构。新加坡每年举办李光耀全球创新创业比赛(Lee Kuan Yew Global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这项比赛以新加坡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创业创新的精神为启发而命名,是全球最负盛名、亚洲区域规模最大的大学创业赛事之一。

今年的比赛将于9月份举办,全球参与的高校超过650家,参赛项目超过850个。另外,SMU还每年举办创业投资大会,吸引全球顶级风投机构参加。通过这些比赛,SMU的创新创业文化极其浓郁。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