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機亞馬遜雨林 13歲姐姐帶三弟妹野外求生40天

2023-06-14

以「野外求生記」為題材的影集,蟻粉們應該都有看過。

但今天要說的這個故事,比任何影集還更具戲劇性。

主角是四名兒童,年齡只有13歲、9歲、4歲和1歲。

今年5月1日,一架載著七人的小型飛機,在起飛幾分鐘後,因引擎故障墜毀在亞馬遜雨林。

機上的三名成年人全數罹難,遺體後來在飛機殘骸內被發現,包括四名兒童的母親,一名機師和一名土著導遊。

四名兒童卻下落不明。

墜毀的飛機直立著,機頭栽向地面,飛機殘骸內發現三名成年人的遺體。(路透社)當地官員透露,這七人從亞馬遜省阿拉拉瓜拉(Araracuara)飛往瓜維亞雷省,是為了躲避哥倫比亞反政府武裝組織的威脅。

他們居住的小村莊沒有公路,要出遠門,唯一途徑就是搭飛機。

孩子們一路為搜救團隊留下線索 循著飛機墜毀前發出的求救信號,哥倫比亞軍方動員了160名特種部隊士兵,與70名熟悉雨林環境的原住民展開搜救行動。

可怕的是,墜機地點危機四伏,除了美洲豹和蟒蛇等猛獸,還有武裝毒品走私團伙出沒。

加上雨林的能見度低,霧氣和茂密枝葉也限制了搜救工作,但團隊一路上還是發現不少線索:

  • 奶瓶
  • 髮帶
  • 剪刀
  • 髒尿布
  • 小孩的腳印
  • 印有小孩齒痕的野果
搜救團隊一路上發現孩子們留下的線索,包括剪刀和髮帶。(路透社)這讓團隊相信孩子們仍然活著,而且搜索路線是正確的,搜救力度也因此加大。

不過,搜救團隊擔心孩子們在雨林中繼續遊蕩,可能加大搜救難度,於是在空中投撒了一萬張傳單,用西班牙語和原住民語告訴他們不要亂跑。

孩子們的祖母也準備了一段錄音,請團隊用揚聲器播放,提醒他們待在同一個地方。

軍方特別行動聯合指揮部指揮官桑切斯將軍說:

「我們盡一切所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利用衛星和飛機發出信息,投擲食物、傳單以及希望。」

在雨林和飛機殘骸中覓食充飢 其實,傳單上的生存技巧,13歲的姐姐萊斯利早已熟知。

原來,原住民兒童自小就學習狩獵、捕魚和採集,知道如何分辨哪種野果可食用,哪種有毒不能吃。

萊斯利與弟妹們是維托托族(Huitoto)的原住民,在哥倫比亞東南部的瓜內諾族社區長大。由於母親需要外出上班,萊斯利早已習慣身兼母職,也懂得如何照顧嬰兒。

孩子們也經常跟長輩玩「生存遊戲」,學習搭帳篷,建營地。

等待救援期間,萊斯利就用髮帶穩固樹枝搭起臨時帳篷,還在飛機殘骸中找到木薯粉充飢,之後就在雨林中找野果和種子吃。

所幸,過去一個月正值亞馬遜雨林的水果熟成期,遍地都是野果。

過去一個月正值亞馬遜雨林的水果熟成期,遍地都是野果。(路透社)憑藉對叢林的了解,萊斯利帶領三個弟妹存活了下來,還在雨林中為1歲的弟弟慶祝生日!

孩子們的祖母說:

「他們利用在族裡學到的東西,靠著祖先的智慧求生。」

母親臨死前 只說了一句話 上周五(6月9日)當地時間下午4點,軍方的通訊系統傳來了佳音:

「奇蹟。奇蹟。奇蹟。奇蹟。」

那是搜救團隊尋獲兒童時使用的代號。重複四次,意味著四名兒童全數生還。

孩子們獲救的地方,就在墜機地點5公里外的一片空地。

一見到搜救人員,萊斯利說的第一句話是:

「我餓了。」

9歲的弟弟也隨即站起來說:

「媽媽死了。」

原來孩子們的母親在墜機後並沒有立即死亡,而是掙扎了四天,最後因傷勢過重逝世。

臨死前,母親還吩咐他們「快走」,相信是要他們想辦法離開墜機地點,努力活下來。

搜救團隊尋獲四名兒童後,立即為他們裹上被子取暖。(路透社)軍方提供的照片顯示,孩子們接受搜救人員治療時,已骨瘦如柴,顯得非常虛弱。

由於雨林植被過於茂密,飛機無法降落,搜救團隊只能用繩索把孩子們吊上直升機。

他們在上周六(10日)已抵達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並送往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除了嚴重脫水和被蚊蟲叮咬,孩子們並無大礙。醫院透露,他們已脫離危險,但仍在康復中,還不能吃固體食物。

四名兒童已脫離危險,但仍在康復中,還不能吃固體食物。(路透社)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說:

「這會是載入史冊的求生故事。是叢林救了他們,他們是森林之子,也是哥倫比亞的孩子。」


相关文章

  • 當和事佬調解失敗 泰國男子慘遭槍殺
  • 法新社:緬軍空襲學校 20名兒童和兩教師喪命
  • 菲律賓今天舉行中期選舉 兩大政治家族激烈競爭
  • 泰國迎來夏季風暴 全國80%地區將下暴雨
  • 杜特爾特被羈押期間 以壓倒性優勢當選達沃市市長
  • 菲律賓坎拉翁火山噴發 火山灰柱高達三公里
  • 法新社:緬軍空襲學校 20名兒童和兩教師喪命
  • 女童高燒11小時未處理引癲癇 馬六甲中央醫院被調查
  • 印尼軍方處理過期彈藥發生爆炸 造成13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