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天要說的這個故事,比任何影集還更具戲劇性。
主角是四名兒童,年齡只有13歲、9歲、4歲和1歲。
今年5月1日,一架載著七人的小型飛機,在起飛幾分鐘後,因引擎故障墜毀在亞馬遜雨林。
機上的三名成年人全數罹難,遺體後來在飛機殘骸內被發現,包括四名兒童的母親,一名機師和一名土著導遊。
四名兒童卻下落不明。
他們居住的小村莊沒有公路,要出遠門,唯一途徑就是搭飛機。
孩子們一路為搜救團隊留下線索 循著飛機墜毀前發出的求救信號,哥倫比亞軍方動員了160名特種部隊士兵,與70名熟悉雨林環境的原住民展開搜救行動。
可怕的是,墜機地點危機四伏,除了美洲豹和蟒蛇等猛獸,還有武裝毒品走私團伙出沒。
加上雨林的能見度低,霧氣和茂密枝葉也限制了搜救工作,但團隊一路上還是發現不少線索:
不過,搜救團隊擔心孩子們在雨林中繼續遊蕩,可能加大搜救難度,於是在空中投撒了一萬張傳單,用西班牙語和原住民語告訴他們不要亂跑。
孩子們的祖母也準備了一段錄音,請團隊用揚聲器播放,提醒他們待在同一個地方。
軍方特別行動聯合指揮部指揮官桑切斯將軍說:
「我們盡一切所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利用衛星和飛機發出信息,投擲食物、傳單以及希望。」
在雨林和飛機殘骸中覓食充飢 其實,傳單上的生存技巧,13歲的姐姐萊斯利早已熟知。
原來,原住民兒童自小就學習狩獵、捕魚和採集,知道如何分辨哪種野果可食用,哪種有毒不能吃。
萊斯利與弟妹們是維托托族(Huitoto)的原住民,在哥倫比亞東南部的瓜內諾族社區長大。由於母親需要外出上班,萊斯利早已習慣身兼母職,也懂得如何照顧嬰兒。
孩子們也經常跟長輩玩「生存遊戲」,學習搭帳篷,建營地。
等待救援期間,萊斯利就用髮帶穩固樹枝搭起臨時帳篷,還在飛機殘骸中找到木薯粉充飢,之後就在雨林中找野果和種子吃。
所幸,過去一個月正值亞馬遜雨林的水果熟成期,遍地都是野果。
孩子們的祖母說:
「他們利用在族裡學到的東西,靠著祖先的智慧求生。」
母親臨死前 只說了一句話 上周五(6月9日)當地時間下午4點,軍方的通訊系統傳來了佳音:
「奇蹟。奇蹟。奇蹟。奇蹟。」
那是搜救團隊尋獲兒童時使用的代號。重複四次,意味著四名兒童全數生還。
孩子們獲救的地方,就在墜機地點5公里外的一片空地。
一見到搜救人員,萊斯利說的第一句話是:
「我餓了。」
9歲的弟弟也隨即站起來說:
「媽媽死了。」
原來孩子們的母親在墜機後並沒有立即死亡,而是掙扎了四天,最後因傷勢過重逝世。
臨死前,母親還吩咐他們「快走」,相信是要他們想辦法離開墜機地點,努力活下來。
由於雨林植被過於茂密,飛機無法降落,搜救團隊只能用繩索把孩子們吊上直升機。
他們在上周六(10日)已抵達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並送往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除了嚴重脫水和被蚊蟲叮咬,孩子們並無大礙。醫院透露,他們已脫離危險,但仍在康復中,還不能吃固體食物。
「這會是載入史冊的求生故事。是叢林救了他們,他們是森林之子,也是哥倫比亞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