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最终造成27人受伤,作为新加坡独立后第二次大规模骚乱,该事件也引起了新加坡政府及人民自上而下的全员反思。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立即宣布全面彻查此事,而坊间评论除了对闹事者的激动情绪感到震惊外,也认为暴乱发生可能有更深层的原因。
这其中包括:新加坡对外劳的过度依赖、政府没有即时察觉客工聚集可能造成的问题以及客工面对雇主不平等对待而心中积累著不满情绪等等。
发生骚乱后小印度街头,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时任内政部第二部长易华仁立即宣布,来临的周末暂时禁止小印度一带的商店售卖酒精饮料。
这次的禁酒令最终正式推广到了全岛其他的一些公共场所。直到现在,小印度和芽笼依旧是酒类管制区,在这里的咖啡店和部分餐饮场所过了晚上十点半后喝酒可以,但不能再买了。
如有违反,初犯者可被罚款高达1000新币。要是重犯,则会被罚款最高2000新币或监禁长达三个月,或两者兼施。
图源:Hype&Stuff
1969年新加坡种族暴动
作为新加坡独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骚乱,1969年种族暴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和八打灵发生的五一三事件,冲突的主体是华族和马来族。
当时,独立后新加坡,华族和马来族的关系日益紧张,发生在马来西亚的群体暴动因此迅速扩散到新加坡,关于马来人对马来西亚华人实施暴行的流言开始新加坡传播。
“五一三事件”档案照片,图源:维基百科
种种流言再加上新加坡群众对马来西亚处理疑似暴徒时的武断作为感到愤怒,最终华人和马来人在爆发了一次大规模冲突。
在长达七天的时间内,两个种族人民之间互相攻击,最终酿成4死80伤的悲剧。
图源: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不过,新加坡内部安全局(隶属于内政部)与警方合作,遏制了动荡局势。
之后,在新加坡安全部队的警戒和新加坡内部安全局的不懈努力下,新加坡终于最终恢复正常。
戒严中的新加坡武装力量,图源:维基百科
这次流血冲突被平息后在一段时间内依然余波未消。当然,随着时间流逝种族矛盾逐渐消弭,新马两国之间开展了更多层面的交流。
1854年潮闽族群之乱
在开埠初期,新加坡华族内部之间也发生过一次大规模冲突。
来自潮州和来自福建的华人们,造就了新加坡历史上最血腥以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的暴动,死亡人数似乎没有公论,一份公开文件表示共有480人死亡、222受伤。
发生冲突的起因,似乎是因为有人在买米时发生的口角。根据殖民地政府的档案记录,暴动及死伤程度以乡郊更为严重,直到英国殖民政府用轮船运送军队往市区进兵后,骚乱才被平息下来。
被收缴的各种刀具,图源: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上述三次暴乱,分别对应了“早期在新谋生华人间的内斗”、“华人与南洋土着人种间的争端”,以及“外籍劳工在现代新加坡社会里的迷茫”(存疑)。
除了这些以外,在过去的200年间,还有很多改变了新加坡的暴乱事件,横跨新加坡的殖民地时期、二战后时期、共组马来西亚时期......
1851年2月15-20日反天主教徒骚乱,500人死亡
1950年12月11日玛丽亚·埃尔托格骚乱,18死173伤
1954年5月13日反全国服务骚乱,26伤
1955年5月12日福利巴士骚乱,4死31伤
1956年10月26日华文中学骚乱,13死100余伤
1963年7月12日安乐岛监狱骚乱,4死5伤
1964年7月21日种族骚乱,36死556伤
1956年骚乱的街头,图源:英国国家档案馆
当新加坡独立后,类似的事件就比较少发生了。这其中,离不开新加坡政府的努力和人民的互相理解。
新加坡独立后为什么暴乱少?
政府和人民的努力缺一不可
时至今日,新加坡早已摆脱了早年贫穷落后的形象,不仅在创造了“经纪奇迹”,同时也以安全性闻名全球。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