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金融竞争大于合作?
今年是沪港合作机制成立20周年。长期以来,香港是上海外资第一大来源地。“我来上海参加陆家嘴论坛,就是希望和上海同仁商量下未来金融合作还有哪些新举措。”在许正宇看来,香港与上海间至少可以在资本联通、金融人才培养、两地自贸区合作等领域进行探讨。
许正宇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例。“如今为了避险,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在将单纯的美元资产向美元以外资产考虑,相信人民币会得到更多的青睐。”他希望,6月19日的港股人民币柜台业务只是第一步,未来两地间不仅继续有450亿美元“港股通”流水,也会有更多的资本流动方式,助力香港联通境内人民币市场,巩固其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
许正宇很不认同香港与上海在金融领域“竞争大于合作”。“我们国家那么大,实体经济对资本需求又那么多,这对于香港、上海而言都是巨大驱动力,国家完全能够容纳多个金融中心”。
他进一步分析,虽然两地都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但彼此还有分工与区别。比如,香港更多是境外金融中心,上海更多是境内金融中心;比如,香港实施普通法、实行资本主义,既熟悉国际市场也为国际市场所熟悉,上海背靠庞大的内地市场,有良好金融管理架构,两地完全可以做到互通有无。
许正宇认为,与其一定要分辨出两地谁强谁弱,还不如思考如何进一步用好优势——比如从香港角度,如何用好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优势;对于上海而言,如何辐射内地更大范围的实体经济。总的而言,沪港就是要彼此借鉴,取长补短,资源互补,竞合前行。
来源:作者:洪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