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包括新加坡在內,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仍然禁用大麻。大麻到底是毒,還是藥呢?
大麻植物本身含有多種大麻素(Cannabinoids),但最常被討論的主要有兩種,分別為大麻二酚(Cannabidiol簡稱CBD)和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簡稱THC)。這兩種大麻素都具有一定的療效性,普遍用來緩解失眠、焦慮、痙攣和治療慢性疼痛及兒童癲癇德等疾病。
歐美國家有條件合法化大麻 在泰國之前,比利時、加拿大、捷克、烏拉圭、荷蘭、以色列和美國29個州,都先後有條件合法化,或以「非法但不執行處罰」的方式處置醫用處方大麻。
然而,在某種情況下,四氫大麻酚卻可能對中樞神經產生迷幻作用,導致出現幻覺和成癮。
自從大麻除罪化後,泰國當局只允許四氫大麻酚含量低於產品重量0.2%的大麻商品推出市場,不過,在公共場合吸食大麻仍被禁止,違法者將面對2萬5000泰銖(大約980新元)罰款及最高三個月監禁。
逾300個農場獲准種植大麻 根據泰國政府的報告,在2022年,在該國的醫用大麻計劃下,有300多個農場被批准種植大麻。位於芭提雅的NUSA CSR大麻種植場,就是在除罪化後,於2022年2月創辦。
這個種植場大約25英畝,相等於25個足球場一般大小;公司的銷售經理黃傑筠(Kantapon Phornsakunphaisan)說,種植場分室內和室外兩種,戶外種植地種了大約5000棵小麻(hemp)樹,而室內有500棵小麻樹和500棵大麻(cannabis)樹。
一般認為,大麻和小麻之間的決定性區別,在於它們的精神活性,也就是四氫大麻酚THC的含量。根據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小麻的THC含量約為0.3%或更少,這意味著通過小麻生產的產品, 不足以導致成癮性。
而大麻雖含有比小麻高的THC成分,但它同時具備治療癲癇和能幫助緩解疼痛的CBD,也就是大麻二酚成分。
由於都具備製藥的功能,因此,NUSA CSR抓緊機會,開拓大麻和小麻的醫療潛力。
種植環境須嚴格把控 黃傑筠指出,在室內種植大小麻樹,可以控制濕度、土壤質量,以及光輻射的強度等環境條件。
除了室內種植設施,種植場還有六個溫室。負責提取大麻油的業務經理Natlita Soontornmuang指出,大麻和小麻都需要連續20小時的陽光或燈光照射,並在少過30攝氏度的環境下生長,且四個月後就能收割,整個生長過程需要嚴格管理。
NUSA CSR的種植場也有實驗室,該實驗室會將小麻內的大麻二酚(CBD)成份提取成油,並送到工廠做成藥物,然後提供給旗下的私立醫院Panacee。
2009年創辦、位於曼谷主要商業區素坤逸路的Panacee醫院,是一家以創新醫療技術著稱的醫院。
Panacee醫院院長Pattarapon Kammuntree透露,目前採用大麻藥物約400名病患年齡介於35歲到50歲,當中50%是當地病患,其餘的50%來自阿拉伯、中國、柬埔寨、印度、孟加拉等。
多用於治療睡眠問題 也是醫生的Pattarapon指出,這些病患有70%患有睡眠問題。「他們都是因為服常見的睡眠藥物不見效,所以來找我們。」其餘的病患則多數患有炎症(冠病長期症狀)、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
他表示,醫院所開的大麻藥物以液滴藥物和藥丸為主,根據醫生診斷而定,有的病患會配合其他藥物一起吃。一旦病情出現好轉,醫生會建議減少攝入量。
Pattarapon強調,病患必須經過醫生的診斷才能服用大麻藥物,且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尤其是患有心臟病者。
在我國,大麻是非法毒品,任何販運、擁有、購買和進出口行為將被懲以重罪;國人如果被發現在海外吸食受管制毒品,將面對法律制裁,罪成坐牢最長十年,或罰款最高2萬元,或兩者兼施。
更多有趣的報道,請瀏覽《8視界新聞網》的《泰潮了!》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