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報道,位於印尼展玉(Cianjur)的一家診所,自2009年以來就開始允許有需人士使用塑料瓶子,來換取治療服務和藥物。
43歲的尤索夫(Yusuf Nugraha)是這家診所的創辦人。他告訴CNA,他想要創建一個可持續性的計劃,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讓人們有機會為這個地球做出貢獻。
在和妻子討論後,尤索夫認為,當地社會其中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塑料垃圾相關問題。根據印尼環境局資料,當地單單去年就創造了1260萬噸塑料垃圾。
印尼一個環保團隊Zero Waste Indonesia Alliance的調查也顯示,當地只有9%的塑料垃圾獲得再循環,其餘的不是丟到垃圾土埋場,就是出現在海洋里。
尤索夫說:「我希望大家認真看待全球暖化及氣候變化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對他們來說太過複雜,他們無法理解。」
不過,尤索夫坦言,他的計劃對於減少塑料垃圾沒起到太大作用,診所一天最多也只能將400個塑料瓶子送往回收公司。
雖然對保護環境的效果微乎其微,但這個計劃在當地卻有著非常深的影響,尤其是引起了當地貧困人士的注意。
用自己的方式幫助病患 診所的一名病患,蘇米亞蒂(Sumiati)告訴CNA,女兒凱拉(Kyla)兩年前病倒了,自己原本因沒有醫藥費,不想帶女兒去看醫生。不過在得知這項計劃後,她立刻將女兒
帶到這家診所看病。
凱拉被診斷出患上貧血,尤索夫告訴蘇米亞蒂,她必須把女兒送到醫院接受治療,但蘇米亞蒂因擔心醫藥費問題,最初不肯這麼做。
蘇米亞蒂說:「不過,尤索夫醫生堅持要我帶女兒去醫院,還給了我一些錢。」
尤索夫甚至支付了凱拉的保險費。
他告訴CNA,診所遇過非常多的病人,而許多病患是診所沒有辦法幫助的。因此,他會用其他的方式去幫助這些病患。
自小渴望幫助貧困人士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尤索夫表示,自己從小就希望能夠幫助他人,尤其是自小看到母親一個人要帶大五個孩子,他就立志要這麼做。
他說:「我小時候家境不是很好,所以我很害怕生病,因為擔心醫藥費。」
尤索夫也說,自己十歲開始就希望成為一名醫生,然後幫助有需人士,讓他們不必為醫藥費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