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降低服裝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專家鼓勵公眾循環重穿自己現有的衣服,其次可以租用或交換的方式獲得新衣,減少購買新衣服。
據了解,新加坡紡織服飾商會(Textile and FashionFederation)的可持續發展總監Carolyn Poon表示,本地消費者已經逐漸開始接受以租用和交換的方式讓自己穿上「新衣服」。
(圖片來源網絡) 她說:「消費者以租用和交換的方式來取得新衣服,對環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這有助於延長這些衣服的壽命。」
交換平台 The Fashion Pulpit的創始人兼總裁表示,不斷重複穿自己的衣服一點都不丟臉,並敦促大眾「將『重穿』正常化」。
29歲的Tahira發現,自己需要的衣服其實比自己所擁有的衣服來的少很多,而且也不需要每個場合都穿著不同的服裝出席。
(圖片來源網絡) 「在疫情期間,我才發現我需要的衣服其實並不多。」
從事行銷與品牌工作的她說,重複穿同一件衣服的時候難免會感到不自在。但是自在與否是取決於自己夠不夠自信。
她解釋:「其實,沒有人真正理會你到底是否不斷重複穿某一件衣服。重要的是我們在不在意別人的看法。」
Carolyn表示,根據國家環境局的數據,本地時裝和紡織產品所生產的垃圾達13萬7000噸。而當中,僅僅4%被回收。
她說:「我們認為,當務之急是要發展整個服裝生態圈的循環使用,邁向零時尚浪費(zero fashion waste)的解決方法。」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