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今年的「全球最友善城市」調查中,新加坡雖在亞洲名列第一,全球卻僅排第16名。
對於在各類全球排行榜上一直是「資優生」的新加坡,這個排名似乎有欠理想。
先來看看今年名列前十的城市:
這項調查由網絡語言學習平台Preply展開,根據53個城市對外籍人士的友好程度,計算出「社區精神指數」(Community Spirit Index)。
「有效溝通是培養社區精神的關鍵,有助於促進互信和理解,打破隔閡,搭建橋樑。社區凝聚力可以讓初來乍到的外籍人士更快適應新環境,建立歸屬感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社區精神指數涵蓋六大指標:
「多元包容」更是新加坡的「致命傷」,在20大城市中排名墊底,僅獲50分。(名列十大的城市都獲得超過80分。)
這裡的「多元包容」針對的不是種族宗教、低收入或特殊需求者,而是性取向。
上個星期六(6月24日),「粉紅點」(Pink Dot)集會再次於新加坡的芳林公園舉行。
這個國際上的常年集會,目標一向很明確,就是爭取社會對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的認同。
這雖然顯示社會風氣正在逐漸轉變,但比起榜上其他西方國家,這一群體要在新加坡爭取社會認同和政治上的存在感,恐怕還有一段路要走。
幸福要靠自己爭取? 「幸福指數」是新加坡的另一個弱項,得分僅6.49,排名相當靠後。
(蟻粉下次出國,可以考慮這些得分最高的「幸福城市」:哥本哈根7.53分,以色列特拉維夫7.46分,阿姆斯特丹7.41分。)
難道新加坡人不幸福嗎?
根據聯合國今年初發表的《2023年世界幸福報告》,新加坡以6.587的評分排名第25,始終不敵連續六年蟬聯冠軍的芬蘭。
同樣在今年初發布、由國際民調機構益普索(Ipsos)展開的幸福感指數調查中,新加坡僅有71%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幸福的」,低於整體平均的73%,在32個國家中只排名第21。
要提升新加坡人的幸福感,似乎不是件易事。
或許是我們始終離不開「隨時待命」的工作文化,下班後仍感受到工作壓力?
到中央商業區走一趟,就會發現那裡的人群總是一臉疲憊,步伐匆匆,一直在跟時間賽跑。在外籍訪客眼中,可能會被誤解為「冷漠」。
或許大家放假時都應該去芬蘭拜師,學學幸福的秘訣?
對「自己人」反而不友善? 從臉書上的留言來看,很多國人也覺得新加坡跟「友善」沾不上邊,根本不應該上榜:
「試試嚼一包口香糖,你就會看到新加坡有多麼『友善』。」
「許多國人自私而且不友善,看看他們開車的方式就知道。」
國人的開車陋習時有所聞,包括超速行駛、愛超車、闖紅燈、不讓路、插隊、亂停車、不開轉向信號燈等。「路霸」視頻在社媒上流傳,也屢見不鮮。
有網友甚至直言,新加坡人是出於金錢利益,才會對外國人友善:
這名外籍網民就說:
「當你在新加坡迷路時,至少有新加坡人會幫你,而且不會向你討小費。」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這主要是因為多數新加坡人都能以英語交流,讓外派人員能較快適應和融入本地生活。
然而,在全球最友善城市排名的「共同語言」這一項,新加坡卻只獲得6分(滿分為10分)。紅螞蟻覺得有欠公平!
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人民的英語流利程度獲得10分,當然「實至名歸」,沒有異議。
但新加坡只有6分?未免太低了吧!請問可以上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