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閱讀本文約3分鐘!
馬來西亞女孩從小在新加坡接受教育,數年如一日早起越堤,每天只能睡最多五小時。
從小學到大專院校,她一直堅持著這樣艱苦的求學生活。
真的很困難...但!即將迎來逆天改命的時刻!
(圖:來源自網絡)
今年只有19歲陳家楦,她的父親在新加坡接受教育,所以他和妻子都非常重視英文教育。而且當時國內馬來西亞的國際學校不多,所以他們毅然決然地把五個孩子都送進了醫院新加坡念書。
現在,陳家楦的哥哥和姐姐都在國外深造,排行老三的她在新加坡管理學院讀商業管理學士課程,而弟弟和妹妹則在馬來西亞讀中學。
雖然小時候她和哥哥姐姐在不同的小學上學,她憶述,第一天乘坐校車到新加坡學校時,有兄姐在還是讓她比較安心,不會感到特別緊張。
「每天凌晨4點30分就要出門乘坐校車,確實很累,基本上一天能睡覺的時間最多也才五小時。但久而久之就習慣了。」
(圖:來源自網絡)
因為在新加坡的生活費,特別是房租,所以在升上大專院校後,她還是選擇每天往返兩地。
異地求學讓她更早地學會了獨立。
陳家楦坦言,接觸了新加坡的同齡人、結交了很多新加坡朋友,學校里還有豐富的課外活動,這些讓她對新加坡產生了一定的感情。
在國外,她大部分時間都在接觸新加坡的生活習慣,還有在打工的時候結識了很多馬來西亞的朋友。她覺得也許特別的經歷讓她更早地學會了獨立。
陳家楦說,新加坡的學校以英語為創意語,非常注重英語教育。外籍學生在上英語課的時候會被分到另一個小班,以便打好基礎。特別是在小學六年級要考試之前,他們經常會留校上英語課。
(圖:來源自網絡)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逐漸掌握了英語,也逐漸適應了語言交流和教學的問題。她說,雖然嬰兒認為在新加坡求學的壓力很大,但實際上更多的是取決於父母的期望。不過,她也不能否認在新加坡求學文化中存在著一種害怕失敗的心態。
「我還記得中學時,有的新加坡同學因為拿了一點少了一點,就特別擔心回家會被家長罵得慘不忍睹。在這方面,我們的父母要求不高,只要我們竭盡全力就可以了。」她說道。
新幣對馬幣匯率不斷攀升,陳家面臨楦希望努力通過學習拿到經費,減輕父母的負擔。不過,她的後代父母根據她們的情況提供了足夠的零用錢。但她還是希望馬幣不要再貶值了,這樣就不會給父母增加負擔了。
她也希望明年2月能夠到澳大利亞皇家理工大學繼續深造。將來畢業後,她會在新加坡發展,但也不排除回到馬來西亞。她對金融和貿易這兩個領域比較感興趣,所以很感興趣有可能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圖:來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