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歌手泰勒絲(Taylor Swift)、英國搖滾樂隊Coldplay、張學友等頂級歌手即將來我國辦演唱會,門票更是「一票難求」。
上個月,丹麥丹斯克銀行駐瑞典首席經濟學家格拉恩 (Michael Grahn) 將瑞典通脹數據降幅低於預期的原因,歸咎於粉絲5 月份在觀看美國流行歌星碧昂斯(Beyonce)的演唱會時,推高了酒店價格和其他的費用。
去年11月,彭博社的一份報告還將泰勒絲演唱會的需求,描述為「泰勒絲經濟學」的現象,即使經濟衰退迫在眉睫,消費者也願意為他們在冠病期間錯過的東西花錢。
但經濟學家和商業專家表示,到訪我國觀看演唱會的遊客將增加本地旅遊業、酒店業和零售業的收入,但預計不會推高相關服務和物品的價格。
收益仍無法與F1相比 新加坡社會科學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Lau Kong Cheen認為,頂級藝人到我國演出,將提升新加坡作為一個充滿刺激和活力的城市的品牌形象。
他也保守估計,僅Coldplay演唱會就將為我國貢獻9600萬元的收入。
但他指出,演唱會帶來的經濟收益無法與新加坡首屈一指的旅遊盛事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F1)大獎賽作比較。
自 2008 年首次舉辦以來,新加坡大獎賽已創造了超過 15 億元的增量旅遊收入。
他也指出,儘管這些演唱會將為音樂會的觀眾群所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如酒店和餐飲價格帶來通脹,但「與我們日常開銷有關的物品,如雜貨、小販食品和其他日常必需品,受到的影響較小」。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兼財資研究與策略主管 Selena Ling 認為,這些演唱會帶來的其他潛在影響,還包括如果需求突然暴漲,與酒店服務或活動管理相關的行業可能會面臨人力緊張。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黎華德(Walter Theseira)指出:「雖然人們對演唱會可能推高價格表示擔憂,但這些並不是經濟成本,因為主辦演唱會的過程中沒有花費或浪費資源,儘管這可能是一個社會問題。」
他表示,演唱會最有可能需要承擔的經濟成本,是來自擁堵和其他相關問題,「但這確實是非常短暫的,並且通常只限於演唱會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