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收緊貨幣政策對抗通脹,新加坡金融管理局2022/2023財年蒙受308億元凈虧損,這是金管局歷來最大虧損。
金管局在這一財年三次收緊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貨膨脹壓力。(王彥燕攝)
不過金管局強調說,虧損不會影響政府動用金管局投資於凈資產高達50%的預期長期實際回報的能力。
其中約70%或214億元的凈虧損,主要是由新元走強產生負面的貨幣兌換效應所致。新元走強意味著外幣投資轉換為新元的價值會下降。
金管局在7月5日發布截至今年3月底的最新年報指出,市場環境嚴峻,債券和股市表現疲弱,金管局獲得小額投資收益6億元,但這被負面的貨幣兌換效應以及國內公開市場操作(money market operations)的利息開支所抵消。
金管局在這一財年三次收緊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貨膨脹壓力。這導致新元兌新加坡官方外匯儲備(Official Foreign Reserves,簡稱OFR)的貨幣升值,如歐元、日元、英鎊和美元。
金管局局長孟文能在記者會上指出,負面的貨幣兌換效應不需要擔憂,試圖避免這個負面效應是沒有意義的。
30%的虧損是因為金管局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吸收銀行系統里的多餘流動資金,從而帶來的利息開支。
這財年的總開支達137億元,大部分來自金管局開支和國內公開市場操作的其他貸款的利息開支。隨著新元利率與全球利率一同上升,金管局在執行公開市場操作時產生的利息支出增加。
孟文能指出,衡量金管局財務表現的恰當標準不是貨幣兌換效應,也不是利息開支,而是投資的表現。
儘管蒙受虧損,金管局的官方外匯儲備保持強勁,把1910億元的多餘外匯儲備轉交給政府。
金管局在這財年沒有對政府統合基金(Consolidated Fund)做出貢獻,但會按過去取得的盈利做出4億元的貢獻。金管局蒙受的虧損不會影響政府動用金管局投資於凈資產高達50%的預期長期實際回報的能力。
新加坡通脹情況見頂
金管局調低今年整體通脹率預測
新加坡通貨膨脹情況已明顯見頂並放緩,通脹率今年底之前應該會進一步下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下調今年整體通脹率的預測範圍,從之前的5.5%至6.5%調低到4.5%至5.5%。
金管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7月5日在發布金管局年報和可持續發展報告的記者會上做出上述宣布。他指出,租賃單位和擁車證供應增加,應該會讓這幾個方面的通脹率在接下來放緩。與此同時,如果全球供應鏈沒有出現新的衝擊以及國內工資增長勢頭不變,通脹前景將趨向緩和。
至於今年核心通脹率的全年預測,當局維持在3.5%至4.5%的預測。
金管局和貿工部在6月2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包括私人交通和住宿成本在內的整體通脹率為5.1%,較4月的5.7%有所放緩。核心通脹10個月來首次降至5%以下,為4.7%。
孟文能指出,當局逐步收緊貨幣政策的措施物價有助抑制物價上漲的勢頭,並促使通脹率逐步下滑。不過,他強調,對抗通脹的戰鬥未結束,貨幣政策立場維持緊縮。
針對新加坡經濟前景,孟文能說:「本地消費者需求增長展望變得低迷,我國經濟運作的水平將稍微低於潛能。我國經濟增長已在近幾個季度中放緩。」
他指出,有鑒於外部前景疲弱,新加坡製造業和金融服務業預計持續處於低迷狀態,而隨著利率水平更高和工資增長放緩,面向國內的經濟領域的增長也很可能變得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