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美食都是数十年功力的累积。
对新加坡小贩美食情有独钟的美食作者、米其林厨师及艺人,多年来在全岛各处寻美食,他们分享心目中最回味的小贩美食,从慰藉人心的盘中餐体会小贩的坚持与心力。
热爱新加坡美食的人,都会将小贩中心列为“朝圣”之地。不起眼小摊位是小贩默默耕耘的园地,付出心血与劳力。他们或许单纯地只是为糊口,所以将食物做到极致,希望招揽多一些生意;食客可是吃得回味无穷,满足感远远大于一碗面饭。喜欢到处觅食的美食专栏作者、米其林级厨师,以及受过专业烹饪训练的艺人,分享他们所喜爱的小贩美食。无独有偶,这些美食都是数十年功力的累积,背后都有着精彩的人生故事。
美食作者江夏二郎:香江正宗油鸡和咸鸡
黄长彦医生以江夏二郎的笔名为《联合早报》撰写美食专栏《饭饭之辈》,今年5月结集出版成同名双语美食书,书中好些篇章触及小贩美食。他对牛车水有着满满的回忆和情感,牛车水熟食中心内的“元朗油鸡博士”是其中一家心头好。
笔名江夏二郎的美食作者黄长彦医生(左),欣赏元朗油鸡博士王强对烹饪和食材的坚持。(龙国雄摄)
元朗油鸡博士摊主王强与黄医生的交情,可追溯到20年前。王强(62岁)于1989年从香港到新加坡的酒楼工作,两年后在金文泰一带当起小贩,售卖烧腊。当时黄医生就开始光顾,直到王强搬到中峇鲁熟食中心,也一路支持。
“元朗烧腊”在中峇鲁熟食中心红火了八年,建立相当的知名度。2006年王强转换跑道到印度尼西亚发展,三年前回到新加坡,选择熟悉的熟食中心重新出发。由于年纪渐长,体力不如从前,王强决定专注在油鸡和咸鸡,不卖其他烧腊。摊位取名“元朗油鸡博士”,“胆敢”自居“博士”,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出品非常有信心。
元朗油鸡博士专卖正宗港式油鸡及自创的咸鸡。(龙国雄摄)
首先是选鸡。王强告诉《联合早报》,他只用养殖长达六七十天的黄油甘榜鸡,而且向相熟的马国供应商特别要求一定要重达1.8公斤,这在新加坡是很难买到的。
其次是材料,下足本钱和心思,且坚持不加味精和鸡精粉。卤鸡用了当归等18种材料熬成一锅卤水,再将鸡只放入卤约30分钟。王强也透露了两件“秘密武器”——八爪鱼乾和地龙干(蚯蚓),所以卤水不只有咸甜香,还有鲜味。浸泡咸鸡的白卤水则以上等干贝、八爪鱼和虾米等熬制五六个小时,然后将煮熟鸡只放在里头浸泡45分钟到一小时。
咸鸡是王强自创的,三年前经营这个摊位时才推出,希望带给顾客一些市面上没有的新鲜口味。一开始顾客不太熟悉,现在咸鸡的销量反而比油鸡好,黄医生也比较喜欢越嚼越香的咸鸡。
黄医生还分享其他“吃鸡”心得:“广东人说的‘鸡有鸡味’,这里的鸡比较大只,饲养时间长,所以有嚼劲。而且熟度刚好,带有红色但是没有血,不会过火也不会太生。所谓的黄油鸡,油脂带黄色,就连骨头也是黄色的。整只鸡最好吃的部位是‘鸡腿头’,就是鸡腿和整个鸡身连接的部分,我来这里一般上是不吃饭的,单单点半只鸡就可以吃一餐了。”
王强的另一个执著,是不给辣椒酱和姜蓉,希望顾客好好品尝鸡只的原味。黄医生对此非常赞赏,也提出:“一些小贩卖的肉鸡,上面淋了一层油。这是行内说的‘神仙油’,外面有卖的,里头加了麻油和菜油等,闻起来很香,但鸡肉本身是没有味道的。”
港式小炒和肠粉
黄医生是广东人,对粤式美食自是偏爱,也喜爱大巴窑4巷熟食中心的“港式小炒”。摊主夫妇1990年代初来新发展,经营这个摊位超过10年,以价廉物美小炒见称。黄医生说:“一条港式蒸石斑才$15,上哪儿找?蒸肉饼($8)的猪肉有甩过,特别有弹性。”
港式小炒的蒸肉饼特别有弹性。(陈爱薇摄)
夫妻俩习惯性以广东话沟通,加上炉火和锅铲声,让人有种恍然置身于香港的感觉。其他受欢迎小炒有苦瓜鱼片、红烧焖鱼头、姜葱牛肉和虾酱鸡等。
另一家也在牛车水熟食中心内的“梁师傅肠粉”,今年7月才开业,很快就被黄医生的“美食雷达”侦察到。黄医生说:“猪肠粉不只要做到软滑。梁师傅是自己将生米磨成米粉,做出来的肠粉有米香和嚼劲,不是软绵绵的。建议不要加酱汁,更能尝到米香。”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