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馬來西亞策略分析與政策研究所(INSAP)最近進行的一項實地調查顯示,巫裔選民投票傾向受種族和宗教論述影響的僅12.9%,反觀經濟因素則占了高達53.5%。
這意味著,在巫裔選民因經濟問題而產生不滿情緒之際,任何一心想通過炒作種族和宗教課題來製造恐懼,或依賴這些課題撈取政治支持的政黨,都將無法獲得他們所預期的效果。
在這項研究中,INSAP使用問卷採訪了來自雪蘭莪和森美蘭州的145名受訪者,並針對他們對當前政治局勢的關注和觀點進行了訪談。有關採訪在今年7月21日至25日期間進行。
選民關注緩解生活負擔方案 調查顯示,物價上漲、房屋、醫療保健和教育開銷等經濟挑戰對人民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任何能夠有效解決,並提出緩解人民生活負擔方案的政黨,更有可能贏得選民的青睞。
來自各族群的受訪者中,超過87%支持降低生活成本;63%的受訪者支持經濟改革。然而,受訪者的對話中也透露出明顯的失望情緒,認為政府對國家所面臨的經濟挑戰,以及人民的困難缺乏具體的計劃或措施。
INSAP的調查結果(表一)證明,人們所普遍認為的巫裔選民被種族和宗教論述所吸引,事實上並不顯著。在巫裔受訪者中,高達53.5%認為經濟政策是決定他們選擇候選人或政黨的關鍵因素,而宗教因素僅占約13%。同時,有約25%的人表示政黨聯盟或候選人的形象很重要。
24%選民還不確定投給誰 這項研究也發現,約24%選民還不確定將投票給哪一方,這表明選民在政治忠誠度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動性,並且在選舉活動期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近期吉打看守大臣拿督斯里沙努西被捕的消息似乎失去影響力,大多數選民對他失言的課題不予理會。
此外,INSAP的調查結果還發現,各族群普遍對希盟與國陣的合作缺乏熱情或支持。與此同時,巫裔表現出對國盟持續增長的好感,可能將其視為一種替代選擇,或是因為認為沒有其他可行選項;而華裔受訪者則更願意對現任政府保持耐性,對首相表現的滿意度也比巫裔更高。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