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希盟及國陣的團結陣營在剛過去的6州選舉中成功保住原有的3州政權,但人民公正黨選舉局副主任陳家興認為,希盟所競選的議席並未獲得大部分國陣支持者的票源。
陳家興星期四(8月17日)發文告指出, 國陣在州選出戰108席,但只贏下19席;根據各項數據顯示,其中多個議席的勝出,都是靠著希盟基本盤的轉向,才能讓國陣勝選。
他舉例說, 雪州杜順大與檳州雙溪亞齊都是希盟在全國大選得票比國陣更多的議席,同樣具有希盟選票轉向的跡像,如曾是公正黨議席的雙溪亞齊此次由國陣候選人上陣,最終以微差124票勝出。
「這(雙溪亞齊)是國陣成功獲得希盟支持者轉並勝選票的典型議席,該議席在2018年全國大選是公正黨曾經取下的議席。在團結政府的效應下,希盟支持者更容易將選票轉向國陣。」
「然而,並不是所有選區都轉票成功,比如上陣鵝嘜斯帝亞的雪州國陣主席梅格,便以58票的微差落敗。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希盟支持者倒向國盟或是沒有參與投票。」
面對國陣候選人 希盟支持者「投不下去」 他說,希盟支持者面對國陣候選人有著「投不下去」的想法,加上國陣及巫統沒辦法安撫支持者的不安情緒,進而導致許多議席落入國盟手中。
他提到, 雖然國陣出戰的議席能夠獲得希盟的選票轉向,但是希盟競選的議席, 卻沒有辦法獲得國陣支持者大部分的票源。
國陣支持者轉向希盟 「不少在全國大選三角戰的議席,本來國陣加上希盟選票就能夠輕鬆過關的議席,但有大約50%至70%的支持者卻選擇轉向國盟,相信是一些巫統中堅分子也沒有投票。
「國陣選票未能轉向希盟議席的情況其實在不同州屬也有所不同,特別是吉打和檳城威省的選票大量流向國盟候選人,而不投票的巫統支持者在這些州屬更為明顯,吉打居林州議席就是最好的例子。」
國陣巫統內部共識不一 他形容,國陣巫統內部此次對於團結政府模式的共識不一,是造就大部分國陣議席落馬的原因,同時希盟亦有部分議席,因國陣選票未能全面轉向,以及華裔選民投票率下滑而遭受衝擊。
希盟與國陣首次聯手出戰選舉,國陣在6州選舉上上陣108席,但只成功拿下19席,其中其中14席是森美蘭州,雪蘭莪與檳城各2席,以及吉蘭丹的1席,而在登嘉樓與吉打則全軍覆沒。
希盟則上陣137席,最終贏下80席,其中民主行動黨以46席成為最大功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