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黄和栋】用一双筷子夹呀夹呀夹

2023-08-27     月泓     8148

【城市呼吸|黄和栋】用一双筷子夹呀夹呀夹 人性,很多时候就是惰性。

华人的筷子,是洋人的恶梦。

华人使用筷子,纯熟者如臂使指,悠然自若,行云流水。

洋人使用筷子,初学者啧啧称奇,饶有兴味,跃跃欲试。但不见得一试成主顾,挫折连连,无以为继,颓然放弃者多。

洋人惯用铁制刀叉,餐饮之处舞刀弄叉,刀光剑影;切插之间杀意四溢,蛮荒十足。

华人使用木质筷子,餐桌之上对筷伸缩,温文尔雅;谈笑之间挥洒自如,从容自在。

远古流传的“手”法 我也是筷子拥趸,打从懂得使用筷子之后,就毅然舍弃刀叉(当然吃西餐另当别论),尤其吃面时更是无筷不欢,用叉子吃面,随我来说等于事倍功半,远不如用筷子灵活有效。

不喜筷子者,或许是使用方法不对,筷子有其独特实用性握法和夹法,是老祖宗自古流传下来的最佳方式,至今仍没有因与时并进或发现更好方式而遭淘汰或改良。

懂下围棋的人当晓得,围棋棋子也有一定的取法,即食指下、中指上夹着棋子,棋盘上轻轻移开食指,以中指将棋子摁于落子点。

【城市呼吸|黄和栋】用一双筷子夹呀夹呀夹 围棋棋子有一定的取法。(图:互联网)

相较于我们一般习惯性用拇指和食指取小物,围棋子取法确实违背本性,却胜在气质优雅,符合下围棋的氛围——当然,棋局厮杀可以很激烈,但表面不动声色,实则暗流汹涌,正是围棋的特色,也是它深藏的寓意。

气质和优雅本非人人与生俱来,更多时候都得历经磨练和培养,方能成就。

所以围棋棋子的取法,即便不符合原始人性,甚或不符合人体工学,其实可以接受。

祖传筷子握法学问大 筷子握法也一样,小朋友初学筷子,几乎无可避免都是交叉式运用,就是我们老一辈俗称的铅笔式拿法,若只为达到夹菜目的,其实也没错,就是不够好看。

【城市呼吸|黄和栋】用一双筷子夹呀夹呀夹 初学使用筷子的孩子,无法避免采用交叉式。(图:Pexels/Kevin Malik)

比较好的方式,是以拇、食、中三指操控上端筷子,下端筷子则稳稳架在拇指根部与无名指之间,配合支撑,无须移动。

这祖传方法,进可攻退可守,让筷子的功效性得以最大化。

很多人放弃筷子,觉得使用艰难,但正所谓万事起头难,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吧?

对人类来说,小孩吞咽固体食物、站立走路、拉推扭转,都要经过多番练习,在跌跌撞撞中才觅得成功之路,为什么这些我们又不轻言放弃,并视为理所当然?

当有更易于使用、更符合本能驱使的替代品摊在桌上时,当更无须练习就能操纵自如的刀叉能取代筷子时,任谁都难免取易舍难。

人性,很多时候就是惰性。

【城市呼吸|黄和栋】用一双筷子夹呀夹呀夹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