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違規!新加坡克拉碼頭百人狂歡跨年: 不戴口罩、貼面跳舞!或導致超級傳播!

2022-01-02

今日疫情快報

新加坡1月1日

新增456新冠病例

其中輸入260起

今天(1月3日)截至中午12點

新增病例今晚更新

關於更多新加坡疫情詳情

戳下方小程序查看

昨天新加坡輸入病例突然飆漲到260例!

這是從未有過的數字,輸入病例創下單日新高,比社區的187例還要多。

(圖源:衛生部)

新加坡不但有“外患”還有“內憂”,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跨年夜大批人不戴口罩狂歡開趴,宛如“散毒現場”。

*文本視頻截圖來自社交媒體FB和tiktok

這些視頻片段陸續流出!讓人大吃一驚……

“新冠已經結束了?”

不戴口罩、跳貼面舞、噴香檳

跨年夜搞派對是全世界的慣例。

但今年新加坡擔心大規模聚集,已經連續第二年取消了濱海灣的煙花燃放。

(圖源:CNA)

儘管如此,人們還是在另一個地方——克拉碼頭聚集起來!

這些現場視頻陸陸續續在Facebook、Tiktok、Reddit等社交網絡上出現,讓宅家跨年的人大開眼界!

事件發生在克拉碼頭Read Bridge附近的Riverside Point前面

(地點示意圖)

儘管那天晚上天空下著小雨,但這並沒有阻止人們跨年的熱情。

一位Tiktok用戶拍攝了一個短片顯示出活動的規模,從橋上遠遠看過去嘈雜的人群密密麻麻,至少有上百人參與。

該視頻的配文是 :"你太老了,不能在克拉碼頭慶祝新年"

視頻上問:“什麼是新冠”,似乎在諷刺這些人不顧疫情局勢也要狂歡。

另一位Tiktok用戶在去尋找一位迷路的朋友時,意外發現自己卷進了派對人群中。

這種人和人之間的密度令人窒息。

在另一段視頻中,人們看到一群人戶外雨中辦起了野生派對

“DJ”站在一個高台上指點江山,下面人跟著一起半喊半唱,視頻里大部分人都摘下了口罩。

下面的人非常自在,仿佛真的置身於夜店:

有人玩手機聽音樂,有人隨歌聲起舞,有人在抽菸……

這個高台活像是夜店的舞台,不同的人輪番上去表演。

另一段視頻顯示有些人像是喝醉了,在台子上瘋狂搖路燈,製造夜店閃燈的效果。

這種狂歡在新加坡倒數的時候達到了高潮,隨著人們喊:

5,4,3,2,1

新年快樂!

人們紛紛開始擁抱,有人儀式感地摘下口罩,仿佛要與新冠徹底告別。

還有一名男子向他下面的人群噴灑香檳酒,酒水和雨水一起落在人們頭上。

據了解,這個百人野生派對屬於自發聚集行為,震驚的網友已經紛紛打電話舉報起來。

今天,政府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專門發了一則公告。

聲明這些人是公然違反防疫條例,可能造成病毒大規模傳播,並表示執法單位正在調查這起事件。

看來“秋後算帳,雖遲但到”~

夜店嚴查,131人被突襲

但工作場所允許1000人

當這些瘋狂的視頻片段陸續刷屏,網友驚嘆:

“你們真的什麼都不在乎了嗎?”

我們已經失去了控制。2年的新冠疫情疲勞導致了這一事件。有些人就是 不在乎了 。準備好更多人感染吧。

每個地方都有大量的人群,而且不僅僅是在新年倒數期間。已經失去控制啦, 人們正在逆反 。

今天抗疫小組的聲明中也提到:

我們明白公眾迎接新年的願望和熱情,尤其是經歷了兩年的社交限制。作為一個社會,我們已經儘可能提高韌性,但我們還是得提醒公眾我們目前仍在面對疫情,必須繼續保持社會責任。”

有些網友則認為這些人沒錯,憋了一年難道還不能在戶外倒數一下?

好吧... 你不讓公民旅行,你不讓他們在碼頭灣聚集,你不讓酒吧在10點30分以後營業......這就是你得到的結果,很明顯,這必然會發生,沒什麼好奇怪的。

正如評論所說,新加坡社區並非不管,目前對夜店的限制還是很多,這可能也導致一些人選擇在戶外冒雨搞野生派對。

12月31日新加坡警察局發表文告,4部門在聖誕夜12月24和25日聯合行動。

(圖源:新加坡警察部隊FB)

在東陵警署的帶領下,民防部隊、旅遊局和市區重建局的執法人員突襲臨檢了29個有執照和無執照的公共娛樂場所和夜店。

最後有四個被發現違反酒類管制(供應與飲用)法令、安全距離措施和防火安全條例。

比如在位於索菲亞路的一個商業單位,執法人員發現了一個所謂的無牌 "KTV概念 "店,裡面有六個包間。

他們發現共有40名男子和12名婦女,年齡在20至44歲之間,涉嫌在該單位內唱卡拉OK和飲酒。

其中一名22歲的男子是該商店的經營者被捕了,他和51名顧客都會因不遵守安全距離措施會受到調查。

在河谷路和烏節路的其他商店裡,也有顧客被發現不遵守安全距離措施而被調查。

此次行動共有131人被記錄在案陸續接受調查,算一次規模很大的行動!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SPF提醒:

根據《冠病19(臨時措施)法案》,任何被發現違反措施的人將面臨最高1萬新元的罰款,不超過6個月的監禁,或兩者兼而有之。

在沒有有效許可證的情況下供應酒類和提供公共娛樂,將被處以最高20,000新元的罰款!

雖然夜店管得這麼嚴,新加坡貿工部昨天卻出台了新政策:

工作場所新規定

從明天1月3日星期一起,工作場所最多50人的上限,一下子增加到1000人

適用於企業培訓團建、股東大會、職員培訓等等。

  • 所有參與者都須全程戴口罩、不可吃喝,維持一米安全距離、

  • 活動前主辦方需要事先通報,上網填寫表格(https://go.gov.sg/submit-wre-mice)

  • 參與者必須完成疫苗接種或在過去180天內康復

  • 活動期間出席者須主要保持就座或站在固定位置,場地也應劃為每區最多100人的分區,每個區之間須留有兩米間距。

這樣的規定,可以預見本地將有大型活動舉辦

(示意圖:nikkiasia)

新加坡昨日輸入史上新高

歐洲、美國等VTL國家已淪陷

說回克拉碼頭聚會,很多網友懷疑克拉碼頭跨年夜這裡面有多少是本地人,又有多少是VTL通道進來的遊客,

因為視頻中顯然有不少洋人面孔

你想人們通過VTL來新加坡旅行......以為他們會呆在酒店裡過新年?總之,如果感染人數上升,死亡人數增加,最後就歸咎於未打疫苗。

這讓人不禁想到最近VTL政策收緊,加上昨天輸入病例新高,看起來確實不妙!

*近2個月每日輸入病例(圖源:CNA)

從圖表上我們可以看出,近兩個月社區傳播病例已經下降到日增200左右,而輸入病例(藍色)開始節節攀升。

大家對輸入病例感到擔心,是因為與新加坡開通VTL的歐美國家,這兩天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雖然VTL暫時停止售票,但是早前已購票者不受限制,而且除VTL之外的其他隔離通道依然開放。

(圖源:business time)

新加坡目前沒有禁止任何國家的人入境。

歐洲現在幾個國家日增十幾萬例已經是常態,包括美國在內多個國家日增病例都創下單日新高。

美國

奧密克戎橫掃美國,單日新增病例近70萬!媒體形容“每一秒就有三個人感染”。

受此影響,美國好多國內、國際航班都紛紛取消了。

(圖源:bbc)

法國

法國單日確診超過23萬例,開始強制戴口罩。

一周之前,法國篩選的測試中僅為15%感染的是奧密克戎變種病毒,現在有62.4%。

英國

英國新增確診18萬9千多例,也創下新高!

因新冠入院累計達到1萬2千多人,醫院的員工不堪負荷,請假的一個月內增加一倍,達2萬4千多人。

(醫護人員在醫院過聖誕:大公報)

希臘

希臘新增病例也是連續四天創新高,新增4萬人確診,76人死亡,為此還規定酒吧、夜店及飯館午夜暫停營業。

(路透社)

很多專家都說這是奧秘克戎泛濫+節日聚集後遺症,這麼看來節日後的新加坡也令人擔心。

*新加坡昨天確認155例奧密克戎,其中27例是本土,128例是輸入。

Delmicron是不是狼來了?

昨天還有多家媒體報道了“Delmicron”新變異毒株,

據說是“Delta”與“Omicron”兩種變異毒株的組合,中文譯為“德爾密克戎”。

其實早在12月中旬莫德納疫苗製造商的首席醫療官保羅·伯頓博士警告說,

如果奧密克戎(Omicron)變種和德爾塔(Delta)變種同時感染某人,可能會產生一種新的超級變種。

隨後印度《北方新聞》刊文中有一篇,《英美激增病例後的“德爾密克戎”,而不僅僅是奧密克戎》也表達差不多的意思。

(圖源:印度媒體)

印度媒體《健康世界》12月27日報道,專家表示同時感染德爾塔和奧密克戎可能導致“德爾密克戎”的形成。

而“德爾密克戎”將具有奧密克戎的高傳播效率和德爾塔的重症率。

德爾密克戎毒株引起的常見症狀是發高燒、咳嗽不止、失去嗅覺和味覺、頭痛、喉嚨痛。

有人說印度媒體是譁眾取寵,因為目前世衛還沒有對Delmicron表態。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只在12月29日表示過:

他擔心Omicron及Delta變異株聯手發威,恐導致確診病例如“海嘯”般激增。

(圖源:CNBC印尼)

確實很多國家面臨德爾塔和奧密克戎的雙重夾擊,比如新加坡:

社區病例降下去了,輸入病例又升起;

德爾塔病例降下去了,奧密克戎病例升起來。

2022年好像開局就不太順利!

歐美國家的現狀對新加坡是一種警示,但願“節後”病例狂潮不會在新加坡出現~

進入椰子社區

了解新加坡疫情最新消息


相关文章

  • 真實記錄,我在新加坡受鞭刑的全過程!要向執行官說「謝謝」
  • 最新一輪CDC優惠券派發!皇后手把手教你拿,再附上各大超市釋出的好康!500元這樣花~💸
  • 新加坡建築公司注意了!必須註冊CRS系統,否則無法申請WP/SP!
  • 比爾·蓋茨盛讚:新加坡確實令人讚嘆,迫不及待想再來
  • 新加坡打工人要更加努力了
  • 新加坡外觀專利申請指南
  • 四海傳福 新加坡這家百年醫院,為何以閩人的名字命名?
  • 冠病永遠在你我左右 當局苦口婆心,人們卻漫不經心?
  • 比爾·蓋茨新加坡對話:當AGI重塑教育未來,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