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基本生活費上漲,養兩娃家庭每月至少花6600新元!單身家庭開銷增加更多

2023-09-16

新加坡整體通貨膨脹率過去三年間達8.6%。研究發現,新加坡住戶維持基本生活水平的預算因此必須增加4%至5%,才能應付物價上漲。

報告指出,2020年至2022年,整體通貨膨脹率達8.6%。為了反映物價高漲的衝擊,研究員對各類型住戶的基本生活預算,在之前調查結果的基礎上進行更新,發現他們的預算須增加4%至5%。(王彥燕攝)

一個雙親家庭如果有兩個孩子分別就讀小學和中學及以上,每個月需要6693元才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以一個有一名學前幼童的單親家庭來說,每月需要3369元;至於年滿65歲的單身年長者,每月則需1492元。

這份名為《基本收入標準2023:物價高漲下的住戶預算》的報告9月14日發布。研究團隊包括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和南洋理工大學等機構的學者。

團隊曾分別在2019年和2021年公布針對單身年長者和工作年齡住戶(working-age households)基本生活需求的調查。

研究中提到的基本生活需求除了涵蓋衣食住行,也包括娛樂休閒和讓孩子上補習班或增益課等。

研究員採用「基本收入標準」(Minimum Income Standards,簡稱MIS)研究方法,共與大約300人進行小組討論,並且在與受訪者達致共識的情況下,整理出必需品清單。研究員進而根據這些必需品的價格,推算出不同類型住戶每月所需的預算。

報告指出,2020年至2022年,整體通貨膨脹率達8.6%。為了反映物價高漲的衝擊,研究員對各類型住戶的基本生活預算,在之前調查結果的基礎上進行更新,發現他們的預算須增加4%至5%。

各類型住戶更新後的MIS預算顯示,多數必需品和服務成本的調整,與根據2022年消費價格指數(CPI)計算的實際通脹率接近。出現較明顯差異的包括交通和住房等。

例如,MIS預算中的交通成本,只考慮公共運輸,不受私人交通和汽油成本飆漲的影響。因此2020年至2022年之間,預算增幅介於4%至9%,遠低於按CPI計算的26.7%的交通通脹率。

另外,由於過去三年,三房式小型預購組屋的價格和房貸成本的漲幅相對更高,單親家長在MIS預算中的住房成本上漲12.1%,超越6.7%的住房價格通脹率。

學者:應認真探討制定基本生活收入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研究員黃國和博士在發布會上指出,在新加坡有工作收入的住戶當中,約30%的收入無法達到應付基本生活所需的水平。

他指出,這與團隊上一輪發布報告時的2020年情況類似。不同收入階層之間的薪金差距和不平等,以及低收入階層工資不足的現象依然存在。有鑒於此,他建議應認真探討制定基本生活收入(living wage),好讓就業者都能擁有一份「體面的工資」(decent wage)。

報告指出,以一個有兩個19歲以下孩子的雙薪家長家庭來說,在扣除繳稅和政府補貼後,每個家長的平均月入須達到2990元,才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報告建議以2990元作為考慮基本生活收入的起點。

黃國和認為,2990元是相當合理的數字。「去年新加坡的月薪中位數為5070元,這已是我們建議的基本生活收入的1.7倍。」

當局回應:

制定最低基本工資未必是最佳方法

財政部、人力部和社會及家庭發展部9月14日發布聯合文告,對這份報告作出回應說,政府支持讓較低薪員工擁有可賺取體面工資的工作,但制定最低基本工資未必是最佳方法。

「基本工資如果設得太低,受惠的員工將比漸進式薪金模式來得少;若設得太高,技能較低的員工則會面對失去工作的風險,尤其是他們的工作可能被自動化所取代。」

低收入年長者獲得的長期援助不足

《基本收入標準2023》研究報告指出,低收入年長者透過社區關懷計劃(ComCare)獲得的長期援助不足,目前每月的640元援助金只能應付一個單身年長者基本生活費的43%。

此外,報告也說,年長人口雖增加,滿65歲居民人口當中,獲得Comcare長期援助的年長者只占0.6%,比2020年的0.9%更少。

財政部、人力部,以及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在聯合文告中回應研究結果時說,為確保援助計劃切合時宜並且足以應付需求,政府定期檢討各個援助項目的涵蓋範圍以及援助金額。

例如,政府去年8月已增加ComCare中短期和長期援助的金額。以獲長期援助的獨居者來說,每月的援助金增加40元,至640元。政府今年7月也放寬ComCare家庭人均收入基準,從之前不超過650元,上調至不超過800元。

聯合文告指出,《基本收入標準2023》報告說,它所關注的不只是基本需求,而是包括如何讓人們擁有歸屬感,以及感覺受尊重、有保障以及獨立自主。

三個政府部門:

研究結果未必反映人們基本生活需求

財政部、人力部,以及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在文告中指出:「我們應該以同樣的視角解讀報告的發現和建議,也就是這些是人們希望能擁有的。作為一個社會,我們必須展開對話,探討如何攜手取得這些目標。有些時候,人們可以憑自助能力達到目標;另一些時候,社區支援可為有需要的人提供資源和聯繫網。至於其他情況,政府可以提供金錢或其他方面的援助。」

三個政府部門也強調,過去10年來,政府為社會支出從2011年財政年的180億元,增加接近一倍至2021年財政年的340億元。政府援助項目主要針對低收入或無法工作的人,面對更艱巨挑戰者則獲得更多援助。

文告也指出,政府在2021年指出《基本收入標準》的局限,而這些局限在2023年仍存在。

這包括參與小組討論者也包括較高收入人士,研究結果未必能反映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可能會將所謂基本收入標準設定得太高,對低收入家庭獲得更多政府援助卻過於輕描淡寫。


相关文章

  • 「你孩子沒記作業關我什麼事?」新加坡老師一番話炸翻家長群!
  • 新加坡周末逛街地圖 藏在街巷裡的文藝靈魂,像遊客一樣重新愛上自己的城市...
  • 新加坡2025年大選有哪些動向值得注意?【新加坡百問百答95】
  • 比爾蓋茨在新加坡找房!臉書聯合創始人也入籍新加坡,還有他們...
  • 新加坡泡泡瑪特母親節活動!指定款買一送一+買滿88新送禮物🥳長周末就去買買買~
  • 新加坡本地銀行開戶攻略指南——華僑銀行,您不可或缺的選擇
  • 黃循財出席衛塞節慶典:以佛教精神為紐帶,共築和諧社會
  • 今天快去!新加坡這裡有免費美祿!還有半價火鍋、特價自助餐....
  • 新加坡2025年大選有哪些動向值得注意?【新加坡百問百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