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新加坡《海峽時報》9月12日文章,原題:陳振聲:各國應該「建橋而非築牆」以應對共同挑戰新加坡教育部長兼公共服務部長陳振聲12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新加坡領導力論壇上表示,各國需要拉近距離,「建橋而非築牆」,以應對從疫情到氣候變化等共同的挑戰。
面對當前破裂的全球秩序和脆弱的世界經濟,新加坡和中國可以發揮各自作用,打造更有包容度、更有韌性的供應鏈,以推進商品、服務和人員流動。他說:「我們可以努力維護開放的、一體化的世界經濟全球標準。」
陳振聲表示,兩國最近升級了雙邊關係,可以探索新的、更加緊密的合作之道。他說,雙方可以通過發揮新加坡作為東西方經濟橋樑的作用來強化彼此夥伴關係。新加坡和中國必須以「面向未來的觀念」鞏固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位置。
陳振聲說:「我們必須成為建設『風車』的人,及早抓住新的增長機會,如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與我們的夥伴合作,並且能夠靈活適應。」他化用的是一句諺語:「面對變革之風,有人砌圍牆,有人轉風車。」
此前,在李顯龍總理訪華期間,新加坡和中國正式將雙邊關係提升為「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係」。兩國還完成了中新自由貿易協定升級後續談判,將推出更加企業友好型、自由和透明的規則。
中新領導力論壇由兩國輪流舉辦,今年是疫情後首次線下舉辦。陳振聲和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李干傑共同出席了本次論壇。
李干傑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將繼續沿著和平發展的軌道,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同時維護多邊主義。他說,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需要加強合作,共同努力面對問題。新加坡打造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獨特現代化道路。中國願意同新加坡在服務業和未來產業上合作,讓現代化紅利惠及兩國人民。(作者伊莉莎白·劉,王曉雄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