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有其屋對於大多數國家並不那麼容易,大多數國家把房地產當成支柱產業來發展,這也就註定了房子的商品屬性。房子甚至被打造成保值增值的貨物,有錢人可以有多套房子,但是普羅大眾很難有一套自己滿意的住宅。新加坡作為一個已開發國家,也是為數不多的可以讓國民居住無憂的國家。那麼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新加坡是居民幸福指數很高的國家
新加坡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沒有把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而是採用了嚴格控制房地產發展的策略,這和新加坡特殊的國情有很大關係。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出入口,由新加坡島及附近63個小島組成,其中新加坡島占全國面積的88.5%。新加坡島東西約50千米,南北約26千米,國土面積733.2平方公里(2022年)。 截至2022年,新加坡總人口約564萬。國土面積小,人口密集。
新加坡被稱為「獅城」
新加坡得天獨厚的位置,位於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咽喉,對於世界「交通」至關重要。位置的優越和國土面積狹小並存,這就註定新加坡的發展不能單純靠土地。新加坡發展出了自己的模式,那就是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中、美、日、歐和周邊市場,外貿總額是GDP的三倍。新加坡的地產政策更加側重於滿足於大多數國民的實際居住需求,而不是拉動經濟。
對於新加坡這樣一個小國來說,土地資源相對有限,這使得房地產市場的供應相對緊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加坡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嚴格控制土地使用,限制建築物的容積率等,以保護土地資源並確保公共設施的充足供應。其中一項主要措施是「居者有其屋」計劃,該計劃旨在為低收入人群提供負擔得起的住房。通過該計劃,政府在城市和郊區建立了許多公共住房單元,這些單元的價格相對較低,並且分配給有需要的人群。此外,政府還提供購房補貼和貸款擔保等措施,以幫助低收入人群擁有自己的住房。新加坡的房子採用的是實際使用面積計算,沒有公攤面積的概念。這意味著購買一套70平米的房子,實際上可以獲得70平米的使用空間,而不像一些其他地區需要將公攤面積計算在內。也正是這樣的政策讓普通百姓都可以安居樂業,新加坡人民的幸福指數都比較高!
新加坡組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