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網 作者 慕楚:最近,新加坡破獲了一起特大洗錢案,涉案財物總值約10億新元(約53.7億元人民幣),這吸引了國內很多支付人的關注。
據報道,被抓獲的10人中有3人是中國公民。最讓人關注的是,這10人原籍均是中國福建。另有更加詳細的報道稱,他們均是福建泉州安溪人。
洗錢獲利50億是什麼概念呢?
而我國跨境電商年進出口規模在2022年才首次突破2萬億,對比之下,可以想像本次洗錢案的規模之大。
福建人、偽造文件、洗錢等一系列關鍵詞聯繫在一起,這起發生在新加坡的案件,還可能對中國支付產業產生深刻影響。
支付行業中的福建
由於外貿較為發達,且靠近台灣地區,電信詐騙一直是福建本地治安的一大頑疾,並伴隨著較多金融犯罪。
以今年銀行業關注的反詐罰單來看,今年2月,《反詐法》執行後,廈門銀行便因「涉詐帳戶管理不到位」領了銀行業反詐不力的首張罰單。
在此之前,支付機構對於福建的POS申請都會比較謹慎,銀行對於福建籍人員的開卡需求也會再三確認真實性。
隨著近幾年網際網路的發達,全國各地的電信詐騙案開始高發,所謂「福建幫」的身影逐漸遠去。但福建繁榮的對外貿易,仍然會滋生洗錢等金融犯罪。
跨境電商B2B的軟肋
本次洗錢案的一個細節是,該團伙使用涉嫌偽造的文件,來證實新加坡銀行帳戶的資金來源。對於跨境支付監管來說,對偽造信息的鑑別是比較頭疼的事,各國之間的信息難以通用互認,為偽造信息提供了空間。
偽造信息也危害著近幾年興起的一種跨境貿易新業態健康發展,這就是跨境電商B2B業務。
在疫情發生之前,全球許多商家喜歡來到中國沿海商貿比較發達的地區採購商品,如廣東、福建、江浙。這類採購,往往是國內商家與海外商家之間的交易,在完成實地探查之後,海外商家會通過銀行卡、現金等方式,完成支付。
然而疫情發生之後,由於疫情防控,海外商家難以進入國內,這一經商習慣便發生了根本的改變,貨物比對、物流指定、支付流程等一系列動作都只能在線上完成,亦或不買中國商品。
為了穩外貿,海關總署發布2020年第75號公告《關於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出口監管試點的公告》,試點兩種跨境電商B2B出口模式,分別是9710(企業對企業模式)和9810(出口海外倉模式)。
在此政策推動下,跨境電商B2B收款順勢崛起。某銀行人士向移動支付網透露,一代表跨境B2B收款企業在疫情三年期間,年平均交易額增長超過100%。
跨境電商B2B業務的優點是,解決疫情帶來的貿易痛點,提升採購效率,各地還針對該業務推出了一系列減稅政策,也在鼓勵這一業態的發展。跨境電商B2B缺點也比較明顯,那就是整個交易流程的真實性難保障,可能存在虛假訂單帶來洗錢風險。
交易真實性還原難。相比於跨境電商平台,基於海外倉的跨境貿易收款形式較為複雜,信用卡、電子支付、現金都可能成為支付方式,這就帶來了支付流與信息流、物流難以匹配的問題。此外,海外倉地處海外,我國監管難以有效觸達,其信息的真實性難以保障,也就在交易真實性還原上較為困難。
海外公司與虛假訂單風險。很多跨境電商企業會在海外設立公司,並且申請海外帳戶。這方便與國內公司形成無縫的互動,套取出口退稅優惠。同時,在海外設立帳戶,也讓商戶可以更加自由的進行資金管理,方便在海外採購貨物。但這就存在外匯存留境外的監管空白。
海外倉「多對一」模式帶來三單難合一。實力不足的中小外貿企業往往會選擇「多個企業委託一家企業」進行海外倉交易,一批貨是多個公司或者多筆交易,這會帶來出口主體混亂,更難做到三單合一,交易信息的模糊,也催生一定的灰色地帶。
相對於跨境電商平台的對外貿易,即跨境電商B2C,如在亞馬遜開店,跨境電商B2B更加容易對交易信息進行偽造。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加坡警方行動之前,還曾與中國大使館進行溝通。所以,如果50億新加坡洗錢案中的偽造信息涉及到了跨境電商B2B這一新興業態,未來可能會迎來一波強監管期。
新加坡的支付
近幾年,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越來越多的受到我國支付企業的青睞。一方面,新加坡作為獨立國家,擁有更加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另一方面,新加坡整體上更偏向於西方的金融制度,以此服務東方市場,是一座銜接東西方市場的橋樑。
所以,近幾年服務於中國市場的支付企業大多會選擇申請新加坡的支付牌照,並接受新加坡監管部門的監管。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該洗錢案發生之後,新加坡金管局還表示,嚴厲看待這起案件,並與可能有違法資金的金融機構保持聯繫。可能會扣押更多資產、凍結銀行戶頭和頒髮禁止處置令。
其中涉案的金融機構就包括花旗銀行,犯罪團伙通過非法途徑將大量資金轉入花旗銀行戶頭,有關資金涉嫌用於賭博、毒品等非法活動。
而花旗銀行是很多跨境電商收付款企業的存款帳戶開立銀行,通過類似於「大商戶」模式,為國內跨境賣家提供境外銀行帳戶服務。一旦新加坡監管部門對花旗銀行進行更深層次的全面審查,可能也會影響此類帳戶。
50億洗錢案只是前戲,也許一場新的風暴正在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