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品牌真的是遍地开花。拿新加坡来说,许多国内知名的餐饮品牌、连锁服装品牌、智能家电等,甚至汽车品牌等传统制造业,也是随处可见。
最近,一位网友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一条跟新加坡吃喝玩乐相关的内容。内容里,她列举了许多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熟悉的餐饮品牌,包括“海底捞”、“蜜雪冰城”、“杨国福”、“绝味鸭脖”、“小龙坎”、“瑞幸”等。她开玩笑地说:出国了,但没完全出。
这条视频火了,也为她引来了不少争议,甚至遭遇网爆。在某社交媒体上一个有着280万粉丝的媒体账号“mothership”,截图了她的内容和照片,给她安了一个新的身份——来自中国的游客,飞了几千公里来到新加坡,却发现和中国一模一样,对此感到失望。
这条内容下方有许多评论,五花八门的声音。
有人说:没觉得出国了?那就别来啊。
或者:留在家里呗。
有人说,旅行就只是购物吗?
甚至还有带人身攻击的言论。
当然,也有不少调侃的评论,新加坡的新名字:Chinapore
目前,mothership在网站已经修正了该条内容的不当之处,并对该网友表示道歉。
然而这些不友善的评论并没有因此停止。那么,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新加坡眼评论
我们经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个地方的人们,生活习惯和喜恶往往不一样。
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商品的生产或流通,或是人类的自由流动。我们可以在新加坡吃早饭,到香港吃午饭,到东京吃晚饭。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是,一方人往往还能享受不同地方的“水土”。就像本次“逛街被网暴”事件中的女主,她在新加坡,但是可以轻易地享受到许多中国的消费品和服务。同样的,很多新加坡人在中国也能享受到新加坡的食品和服务,例如美珍香、亚坤、老曾记、小CK、星展银行。当年,在上海有个知名的“力波啤酒”,就来自新加坡。
硬币总有两面。有时,向心力是正能量,但是,有时它会以“排外”的负能量和形式出现。这种时候,逻辑不再重要,起主要作用的是情绪。
就像本次事件,这名博主只不过发了“在新加坡也有不少中国消费品牌”的视频,莫名其妙遇到网暴。这些网暴语言是何等熟悉——回中国去吧、出来旅行只会逛街啊……
换位思考,如果是新加坡人在了上海,随手拍了上海街上的大华银行、余仁生、大食代、面包物语、凯德置地,结果被中国人网暴“回新加坡去吧”,我们会作何感想?
完全是没有逻辑、没有理由的攻击。
上海街头的大华银行
二十多年前,新加坡的中餐馆主要都是传统的粤菜、潮州菜、福建菜、海南菜、客家菜。很少有其他的,我印象中,只有极少数上海菜,还有个天津馆,主要做饺子、锅贴等面食。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