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账号盗用新加坡 医生照片,冒充心理卫生学院医生在其他用户视频留下恶意评论,被冒用身份的医生已报警。
短视频平台TikTok近日出现不少自称是“心理卫生学院医生”的账号,使用真实医生的照片为头像,并以谐音或是方言拼音取名,以假乱真。这些假账号在其他用户发布的视频发表恶意留言,包括自称是心理卫生学院的医生,要对方赶紧去看诊或指示对方服药。
其中一名照片被他人用来冒充心理卫生学院医生的是新加坡肠胃肝脏专科医生陈伟濠。他在接受《联合早报》的访问时说自己是在今年7月首次得知此事,当时妻子的朋友发现,有人使用他的照片,通过TikTok账号,在不同的TikTok贴文下留言,而留言的内容与视频内容毫不相关。
他说:“我在7月电邮TikTok通报虚假账号的存在,以及这些账号在盗用我的照片。不过在那之后我就没有跟进看公司是否采取行动,直到近期朋友和同事发现另两个账号也盗用我的照片,其中一个还累积了超过100个追踪者,所以同事就建议我报警。”
陈伟濠已经在9月21日报警,警方在受询时证实已经接获报案。《联合早报》目前也正在向TikTok了解更多详情。
陈伟濠本身没有TikTok账号,但从其他人口中得知,冒充他的账户经常做出不恰当的留言,例如要求其他人隔天就预约到心理卫生学院看诊。由于目前网络诈骗猖獗,他担心这些冒充他的账号会向无辜的受害者行骗,或给出不恰当的医疗建议。他也担心公众会误以为是他留言。
陈伟濠:如有需要医疗建议应去看医生
账号用户或试图行骗
虽然还没出现公众误以为这是他账号的情况,陈伟濠还是呼吁人们不要将这些账号的评论内容当真,如果需要医疗建议就应当去看医生,因为账号用户可能在试图行骗。
心理卫生学院受访时证实学院对此知情,并呼吁公众不要回应虚假账号。公众应该到心理卫生学院官方网站、脸书页面、Instagram账号或是Linkedin账号了解心理卫生学院的详情。
心理卫生学院发言人说:“这些账户不尊重我们的医生,但我们更关心的是这些账户引发的讨论,有关讨论淡化了患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所面临的挑战。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对话可以在提高心理健康意识方面发挥作用,但应该保持敏感,以免心理健康问题被进一步污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