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华德认为,
停车位价格水涨船高的问题未必会在新加坡发生,但关键是,即使废除COE政策,拥车的总成本也不一定会降低很多,购买COE的成本可能只是被转移到ERP收费,以及停车场收费和停车场分配这几方面。
范平正也补充说,
无论是昂贵的COE,还是昂贵的ERP,都会引起民众不满。
他认为,
COE系统的确有不公平之处,因为任何人,不管他们的通勤模式如何,都必须掏出一大笔钱来购买买车的权利。
他打比方说,
有些地区如林厝港区,就比较不拥挤,公共运输选择也有限。在那些地区生活和工作的人在那一带开车,也不会造成其他地区交通拥堵。
对于年轻家庭、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工作时间不规律的人来说,公共运输可能不是理想的通勤选择。
“早上5点开始工作的人即使缴纳了用于运行该系统的税款,也不太能依赖公共汽车或地铁。”
COE的未来?
明古连街有宽敞的人行道和脚踏车专用道,提倡减少用车的生活方式。(联合早报)
黎华德指出,当初政策制定者曾暗示过按距离收费的ERP代替COE的想法。他们的想法是,可以通过向人们收费来控制拥堵情况,同时新加坡的整体车辆数量也可以扩大。
后来,当局的政策似乎已从控制整体汽车数量,转向减少用车的长远可持续目标。
“减少用车”是政府在2015年永续新加坡发展蓝图中,勾勒出未来15年须落实的目标之一,通过多项措施鼓励国人减少用车,减低碳足迹,为环保尽一分力,也打造更宜居的新加坡。
这包括扩大地铁网络、提供一个更可靠、方便及负担得起的公共运输系统、在更多市镇实行亲脚踏车计划、把市政区改造成无车步行区,使街道和环境更加方便行人和脚踏车骑士出行,以及推动电动车、无人驾驶车及共用汽车等计划,减低人们对汽车的依赖,以“减少用车”为生活方式,习惯步行、以脚踏车代步,以及使用地铁和巴士等绿色出行方式。
黎华德说:“尽管从技术和交通管理的角度来看,按距离收费的ERP作为COE的替代方案一直都是可行的,但我的感觉是,目前当局认为实现‘减少用车’的愿景更为重要。”
王锦彬则认为,车辆数量和使用率都是导致交通拥堵问题的一部分,针对两者的政策需要相互配合,不应该分开来看,也无法取代彼此。
总的来说,想圆拥车之梦,还是做梦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