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也加强了个人防护装备的生产能力,确保能自给自足。
在抗疫扮演重要角色的疫苗亦同。新加坡在疫情期间,是全球最早开始接种mRNA冠病疫苗的国家之一,但当时相关疫苗仍有赖进口。
目前,则已开始有相关疫苗生产措施进驻我国,包括德国生技公司BioNTech及法国制药公司赛诺菲(Sanofi)都已在本地设立疫苗生产工厂。
粮食安全部分,当局则透过加强食物来源的多元性,避免在非常时刻,成为各国粮食保护主义的受害者。
本地公司目前已有能力生产口罩。(贸工部提供)切莫好了伤疤忘了痛
我国政府在今年3月发布《新加坡应对冠病白皮书》,总结过去三年抗疫经验,点出日后应对疫情应采取的部分措施。
整体而言,经历三年冠病疫情的震撼教育,针对下一次大流行,新加坡已做了一定程度的准备。
但漏洞仍是可能存在的,毕竟人类无法提前预知下一次大流行,X病毒究竟是何方神圣。
据《海峡时报》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毅颖教授认为,部分抗疫关键也并非新加坡所能掌控。
他分析,全球大流行有赖各国通力合作,其他国家是否对下一波大流行有充分准备,能否及早发现X病毒,并采取正确措施应对,是至关重要的。
追根究底,成事在人,人们必须谨记记取三年抗疫日子的教训,避免好了伤疤忘了痛。
若真的不幸再有一次未知病毒来袭,至少新加坡和人民已做好更充分的抗疫准备及心理建设,才可避免更多的人命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