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种补救与预防措施,除了显示诈骗案已经成为日常,更说明新加坡人善良、好骗、真有钱。
有人说,新加坡治安是出名的好,但不是最安全的地方。怎么会呢?恰恰是低犯罪率,让新加坡人的戒心比其他国家的人来得低,罪犯就找到了破口。
是的,破口大骂就太迟了。当犯罪分子忙着在网上、在手机行骗,相对存款多、罪案防范意识虽不低,却对坏人比较没有警觉的新加坡人,于是成了亮眼的目标。
善良好骗真有钱 如果你对新加坡人有多好骗没有概念,以下信息可以填补你的无知:
今年首九个月,本地就有6000多人陷入特定招聘骗局,损失接近一亿元。
一般人的认知是,受骗上当的多数是上了年纪的糊涂老者,然而,今年前半年,本地发生的诈骗案中,半数受害者是20岁至39岁的年轻人,占50.8%。
年轻人不糊涂,聪明反被聪明误?
今年以来,本地被“猜猜我是谁”骗局骗走的金额,超过1200万元,上当的人超过3700人。
最让人咋舌的是,2021年和2022年这两年间,本地人被骗走的金额接近13亿元。新加坡一年的消费税收入约126亿元,诈骗集团骗走的钱相等于10%的消费税,这么比较,应该有概念了吧。
政府正在讨论诈骗案公平赔付框架的细节,而本地各主要银行已提升安全机制,预防顾客坠入诈骗圈套。这种种补救与预防措施,除了显示诈骗案已经成为日常,更说明新加坡人善良、好骗、真有钱。
相信就等于受骗 关键就在,新加坡人容易相信。
为什么新加坡人会容易相信,少怀疑呢?有些人说,要怪,就怪政府太有效率,推出的措施与政策,都尽善尽美,几乎没有瑕疵。于是,人民相信政府,毫无保留地配合,也知道政府讲的都苦口婆心,是指路明灯,毋庸置疑。
这样的掌声,政府怎么可能会说:等一等,为什么不想一想,信不信得过?
偏偏,少了事事怀疑的本能,造就的是容易听从指示的国民。
如此一来,就连手机里由机器声音说:这里是卫生部,这是警察局,甚者说是中国公安,也还是有人相信。相信,等于受骗。
不能照单全收 对诈骗集团而言,有人受骗,就等于收钱。
当然,把一切推给对政府的信任,是谬误,读者别偏信;关键是,不能照单全收。就算是政府,也要监督审查,何况不是。
怎么提高新加坡人的警觉,别误信假冒,在骗与不骗之间,看出端倪,才是重点。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