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人类社会基本打回原形。新加坡政府当时的考虑是,抗疫是一时的,更大的关键在于,如何一边做好眼前的抗疫,一边做好将来的布局,尤其航空、航海、外贸、外资、外来人才等涉外领域。
新加坡政府的战略考虑是,新加坡的疫后恢复及对外开放,必须走在许多国家之前,否则,一步晚则步步晚,永远也追不上。对于毫无“内循环”可能的小岛国,如果失去国际吸引力,永远也翻不了身。在这些方面,新加坡敢吃螃蟹,让很多外国人见到了新加坡的深谋远虑。
三、以人为本:在疫情高峰期间,新加坡执行类似“半封城”的隔离措施,所有人员不许上工,但是,对于处于隔离的外国客工,虽无法上工,仍然发工资、提供饮食,而且提供汇钱服务,让他们可以照样汇钱回老家照顾家人。这些措施,让外国人放心,所以,疫后还敢到新加坡务工、留学、生活。
人口生育率降至历史新低
华 人 生 育 率 最 低
本次人口报告敲了一记警钟: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甚至降至历史新低。
2023年6月,新加坡人口生育率自1.12降至1.04,也就是说,平均一对夫妻生育1.04个孩子,甚至不到人口替代率2.1的一半!
各种族的生育率不一样。华族最低,为0.87;印度族次之,为1.01;马来族最高,为1.83。但是,即便是马来族的1.83,也不到人口替代率。
从2013年至2017年的五年间,新加坡公民每年新生儿平均3万2700人;但是,到了2018年至2022年,下降为平均3万1800人。
持续引进移民
人口自然生育无法达到替代率,人口必定减少,对国民经济形成巨大压力。
生育不足,以移民来填补。好在新加坡自开埠以来就是移民城市,素有接收移民的传统。
2022年,新加坡批准了3万4493个永久居民PR,是自2010年以来最高的;新批准入籍的公民则有2万3082人,也是自2010年以来的新高。在2021年、2022年,由于疫情关系,这两类数据比较低。今年很可能是过去两年滞后的数据赶上来了。
每四人就有一个超过65岁
新加坡人口持续老龄化。
相对于2013年,现在65岁以上人员占人口的比例,远远高于2013年。
人口年龄中位数从2013年的40.0岁一路上升,到2023年,达到43.0岁。
由于人口老龄化,19岁以下人口比例从2013年的23.4%降至19.9%;20岁至64岁比例从64.9%降至61.0%;而65岁以上人口比例则从11.7%增至19.1%。
到了2030年,65岁以上人员将占人口比例之24.1%,也就是说,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人年龄超过65岁。
人口老龄化牵动新加坡的每一个环节,从社会、经济、劳动力、国防与安全、医疗、养老与福利制度,是社会无法漠视的问题。我们将来继续撰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