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2:
三针科兴, 第二针7月21日,第三针10月14日 -- 疫苗状态突然变成已过期、有效期显示为2021年11月18日 (第二针之后120天) 。
情况3:
三针科兴,第二针7月30日,第三针12月6日 -- 疫苗状态正常
情况4:
三针科兴,第二针7月19日, 第三针11月11日 -- 疫苗状态正常
楼主根据查到的文件细节加上上面非常有限的几个记录开脑洞推测 (仅属于个人脑洞而已,一切以最后官方回复为准) :
首先,根据上面提到的MOH文件中的脚注可以看出,MOH判断一个人的疫苗接种状态是否是”完全接种“,是会考虑每一针之间的时间间隔的。 (理论上,疫苗各剂次之间的确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要求,来尽可能最大化地发挥疫苗的作用,因为身体对于疫苗的反应需要时间。)
因此,MOH的系统后台自动判定疫苗状态的部分,应该也是有考虑进去这一点。并且,这一点也是可以变化,有可能之前是最短间隔就可以,过一段时间可能改成要按照推荐间隔,等等。 (这些后台的更改,我们当然是不知道的。)
其次,上面列出的这很有限的4个情况里,在前2个疫苗状态突然改变的例子当中,第二针和第三针的时间间隔都相对比较短。楼主算了一下,都没有达到86天的最短间隔。
而与此同时,其他两个疫苗状态正常的例子中,第二针第三针的时间间隔相对都比较长,都达到和超过了90天的推荐间隔。
那么,楼主个人开脑洞推测,是不是有可能是由于第二第三针时间间隔的问题,导致系统后台判定状态改变。
那为什么之前是正常的呢?
额,这就真的得要等MOH的解释了。比如,是否因为1月1日更新了规定?或者是后台在新规则出来的情况下也作了新的调整?这些信息我们都不知道,所以,还是等看看MOH后续是怎么处理或者解释这个事情的吧。
最后,补充一点点关于康复后180天豁免期的事情。
政府的说明:
(图源自: https://www.gov.sg/article/updates-to-safe-management-measures-from-1-jan-2022)
康复后的豁免期到底是什么东东?
这其实是对于在感染新冠之前还没有完成首轮接种程序的人而言的 (再次说明:mRNA需要打两针才算完成,灭活疫苗需要打三针才算完成) 。
这部分人群,他们因为还没有完成首轮接种程序,所以疫苗状态还不是真正的完全接种。 (有可能是”正在接种“,”未接种“,或者已经打过两针灭活疫苗的话是一个临时120天的“完成接种”状态。)
他们在感染和治疗期间,以及康复之后一段时间内,由于身体状况还不是很好,是不推荐同时打疫苗的。-- 这也是为什么上文中有要求必须要确诊后至少28天才可以去打疫苗。
具体要等多久,需要根据每个人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定。有些人恢复的快一些,确诊后28天一到就可以去打了;有些人慢一些需要久一点,那就必须要等久一些、等身体更好一些才能继续去完成疫苗程序。
注意,在这期间,尽管感染过并康复了,身体里面应该是有了抗体,可他们的疫苗状态,一直始终都是"没有完全接种"的状态。-- 这会对他们日常的出行,包括上班上学等等,造成很大的不便。基本上大多数地方都不可以进。
因此,MOH就给了一个180天的豁免期,从确诊日开始算。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康复了可以出门了,即使疫苗状态显示的是"没有完全接种"甚至是"未接种"等等,也不必受到各种疫苗差异化管理措施的限制,可以和别人一样进出公共场所、上班上学购物等等。
所以,豁免期和疫苗接种状态上面的“过期日”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不会显示在疫苗接种状态上,而后者,通常是由于接种了两针灭活疫苗但还没打第三针的缘故。
那么,怎么使用这个豁免期呢?或者说,在豁免期内进入公共场所,要怎么让人知道自己是可以进的呢?
-- 给在场的工作人员看康复出院证明 (上面有日期, 可以拍张照或者扫描一份存在手机里。 )
与此同时,在这180天内,应该尽快去完成首轮接种程序,这样在180天结束之后就可以正常使用TraceTogether出示疫苗记录,以免耽误出行。
(图文来自新加坡眼APP网友米夏)
如果你拥有写作分享的热情,也欢迎在 《新加坡眼》APP“社区”一栏进行发帖投稿!我们将对精彩内容进行刊载,以便利大家阅览交流。
社区投稿方式如下:
2.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合适的版块编辑发布您的创作内容。
《新加坡眼》APP为大家提供创作平台,希望大家能够在疫情中,一起通过写作来对抗疫情中的压力,体味分享生活五味。
编辑:YYY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