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首安華說,像馬來西亞這樣的中等國家可以幫助緩解美國和中國等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
「我們將與合作夥伴合作以儘量減少風險,像是直接衝突或全球經濟分裂成為僵化集團。 這兩種情況似乎都不太可能很快發生,但全球日益增大的壓力下,上述情況都可能 發生。我不認為大國之間的武裝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像馬來西亞這樣的中等強國,可以通過創造性外交幫助緩解緊張局勢。」
他星期二(11月14日)出席加州大學「超級大國競爭和亞太地區日益緊張的局勢」特別演講中,如此表示。
安華表示,馬來西亞與美國和中國仍有空間建立牢固的關係,特別是在氣候變遷、能源轉型、教育和人文等領域有著合作空間。
「馬來西亞意識到矛盾是不可避免地,但我們仍然認為與美國和中國接觸是有價值的。美國的經濟活力、文化創新,以及在保障區域穩定方面的核心作用,將確保美國在可預見的未來在許多領域保持領先地位。排除政策立場偶爾出現的失誤,美國對移民和人才的整體開放 態度,維持競爭優勢。 只要和平競爭仍然存在,像我們這樣的國家就不需要本能地選擇站邊。」
他補充,中國由於土地遼闊,且鄰近東南亞並有著深厚聯繫,中國仍將是區域事務的核心。
「隨著中國經濟的成熟,並將重點從投資和出口轉向國內消費和服務。 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確保其龐大的市場將繼續增長,這些現實意味著馬來西亞與中國的建設性關係仍然至關重要 ,同時也需平衡美國的關係。」
他認為,與兩個大國的接觸為馬來西亞提供了更大的戰略空間推進國家利益,而這項舉措也適用於東南亞國家,但結果可能會有細微差別
外交是解決南海課題關鍵 關於南中國海課題,安華表示,馬來西亞的一貫的立場,便是基於持久的戰略和經濟需求來解決衝突。
「我們強烈反對任何破壞馬來西亞領土完整或航行自由的行為。 穿過南海不受限的海上交通航線至關重要,因為如果沒有南海,國家領土就如同分裂。」
他補充,馬來西亞相信外交的力量,是解決衝突的最佳工具。
「我們也嚴重依賴合法專屬經濟區內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根據大宗商品價格的不同,這些資源占政府收入的 40%。 我們的立場是一貫的,也沒有改變。」
他表示,務實的外交政策,便是外交整合併尋求穩定。
「雖然馬來西亞在捍衛主權方面毫不妥協,但始終以國際法為基礎,特別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儘管出現了挑戰,但馬來西亞成功地與中國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在貿易、投資和旅遊等領域加強了合作,同時仍然堅持我們的原則。我們決心以建設性的方式前進,以長遠利益作為考量。」
印度影響力越發重要 他也認為,印度的規模、在國際舞台上增長的信譽,以及極具影響力的文化,使該國在全球事務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儘管有反對者,但做空日本從來都不是明智之舉,日本經濟已經恢復了之前的一些光彩,並展現了其絕對的韌性。」
他補充,日本希望成為一個更正常的國家,並在亞太安全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這是自然而合理的。
「我們也期待韓國在穩定亞太地區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許多國家的融合,每個國家都尋求在該地區發揮負責任的作用和利益,並產生一種平衡,從而維持所有人的和平與繁榮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