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大師生校園內試搭無人駕駛電動車!完成汽車無法做到的最後一里路

2022-01-08

只要通過手機應用叫車,後端平台就會調派無人駕駛車輛載客。碰到行動不便者,平台還會派無人駕駛輪椅把乘客直接載到家門口,完成汽車無法做到的最後一里路。

這是研究無人駕駛科技的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科研中心(Singapore-MIT Allianc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簡稱SMART)未來城市交通研究室勾勒出的願景,團隊希望三年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內試用無人駕駛巴士載客,五年後推出無人駕駛車隊管理平台,同時管理由不同無人交通工具組成的車隊。

研究室至今已研發出無人駕駛汽車、輪椅、電動踏板車和輕型電動車(buggy),這些交通工具目前在新加坡國大校園內和緯壹科技城測試區試行。研究室在國大舉行展覽,讓學生和職員率先試搭這些交通工具。

無人車可在馬路上行駛,輪椅、電動踏板車和輕型電動車則只能在行人用環境(pedestrian environment)內使用。無人車最快行駛速度為每小時30公里,其他交通工具的時速則為每小時五公里。

交通工具安裝的雷射雷達(LiDAR)和攝像機等設備,負責收集前方是否有障礙物等數據,再由系統自行判斷是否應放慢速度、轉彎或繼續前進,整個過程完全自動化。

研究室新加坡主任、國大機械工程教授洪振勇受訪時說,無人車負責較長距離的路程,其他無人交通工具則負責頭尾一里路,結合起來可為用戶提供無縫便利的路程。

他舉例,行動不便的旅客下飛機後可通過應用呼叫無人駕輪椅來接送通關,出機場後會有無人車等候,輪椅則會自行回到充電站。整個流程不僅更有效率,還能節省人力。

除了機場,一些可使用無人駕駛方案的還包括校園、工業區、商場和公園等場所。

不過洪振勇坦言,要實現無人駕駛願景還需要下不少功夫,包括確保操控交通工具的系統能更好地預測周圍人類的行為。

此外,也要確保無人交通工具能在天氣不佳的情況下正常行駛。「目前的問題是,一旦感應器探測到雨水,無人車就完全不能走。這是不少無人車碰到的問題,我們在探討如何調整算法,讓車在下雨時仍能運作。」

一旦解決這些難題,估計無人交通工具就能在本地安全使用。不過洪振勇強調,平時還是會有一支幕後團隊負責監管。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在新加坡生活太貴太累?其實你只是沒用對這10個生活細節(收藏級清單)
  • 甜咸黨停戰!新加坡粽子暗藏「籍貫密碼」
  • 70年風雨兼程!新加坡員工轉型之路背後的進化史
  • 新加坡新內閣名單出爐!四十多歲就當部長的可不少!
  • 可以攜帶寵物貓入境新加坡嗎?全解答來了
  • 探秘新加坡嬰幼兒培育體系:為何能領先半個世紀?
  • 新加坡的內閣是怎麼組成的?【新加坡百問百答96】
  • 別打車!新加坡這9條穿梭巴士,省錢直達景點、醫院和商場~
  • 猜不到吧!掌握內地富豪最多秘密的人,居然藏在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