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四名中國人在新加坡安家後...

2023-11-20

點擊關注椰子幫香港,每日更新

讓你不錯過香港本地新聞

在新加坡生活,我們身邊經常可以看到中國人的身影。

在市中心CBD、各個組屋區,你經常可以聽到操著「各路鄉音」的人們在你身旁經過,討論子女教育、工作環境,家庭生活等各種問題。

By椰子

之前,椰子也採訪了一些中國人,聽聽他們對於新加坡的看法:

上班族、學生、陪讀媽媽、新移民......中國人在新加坡擁有著各種各樣的身份,一千個人眼中,也有一千個新加坡。

留下VS回國,是在新加坡生活的中國人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對於這個國家,他們到底有著怎樣的複雜情感?椰子身邊剛好就有這麼幾個有著不同背景,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們。

「為了孩子,我選擇新加坡」

C先生,新加坡某跨國企業中高層,來新加坡一年多

回想起落地新加坡樟宜機場的那一刻,C先生的感受只有一個:潮濕又悶熱。

那是來自中國北方的他從預想到的,雖然來之前他已經上網搜過這類信息,但實際體驗卻和想像中的完全不同。

「我感覺到好像有一股莫名的低氣壓。潮濕悶熱的空氣緊緊貼在我的皮膚上,讓我有些喘不過氣來。他回憶起那天新加坡剛剛下完雨。

示意圖,圖源:Coconuts

之前C先生也不是沒來過新加坡,但更多是作為一個驚鴻一瞥的遊客。

而這次他的到來,是將在新加坡開啟一段相對漫長的旅程。

C先生將自己稱作是一名永不服輸的「新中產」。因為公司業務調整原因,C先生必須選擇另謀高就,或是接受舉家來到新加坡繼續打拚。

他說他和愛人關門討論了一會,選擇了新加坡。

示意圖,圖源:海峽時報

這個決定當然不輕鬆,特別是對於他妻子而言。C先生可以繼續在新加坡工作,而她則必須完全辭掉國內的工作,在新加坡重新開始。

但是,為了孩子,80後的C先生和妻子還是毅然決然地做出了這個決定。

「我和妻子的年紀已經不小了,早已被磨平了稜角。現在我們生活重心的很大一塊都在孩子身上。只要是為他好,我們在哪工作不是工作呢?」

示意圖,圖源:Financial Times

新加坡的教育體系是最吸引他留下來的一點。

他說,只要孩子努努力,自己再多讓孩子上補習班,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或是南洋理工大學應該不難。他的新加坡上司、同事不少孩子就是就讀於這兩所大學的。

「聽說25%的新加坡學生都能進這兩所高校,感覺新加坡沒有那麼卷,之後搏一下常春藤或者英國G5也感覺更有戲。」

C先生說,他在國內買的學區房已經放租出去了,短時間不考慮回國。

當然,買不起車(C先生說是暫時的)、高昂的房租和生活費以及和新加坡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依舊讓他感到和新加坡社會有些撕裂。

他現在並沒有對新加坡產生歸屬感,但他仍然渴望能夠留下來。只有當家人實在適應不了新加坡的生活時,他才會真的考慮「回家」。

「但是,收穫遠大於失去」,C先生給他現在的生活下了這麼一個結論。

示意圖,圖源:CNN

想回國,但害怕回不去」

L先生,普通上班族,來新加坡18年

教育,也是L先生被送來新加坡的重要原因。

經歷了中考的失敗後,L先生的父母在沒有知會的情況下,給L先生辦妥了留學新加坡的手續。

圖源:AsiaOne

L先生至今都在為18年前的一件事感到遺憾。

「那時我高中已經開學一個月了,本來和同學約好了等國慶節放完假的月考結束後就去網吧通宵的。但是國慶節後我就走了,互留的電話號碼之後也打不通了。」

雖然同處於一個時區沒有時差,但是L先生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做天各一方。

L先生來到新加坡後,就讀某間政府中學,並且拿到了永久居民PR的身份。

和很多中國學子一樣,他一路經歷了O水準會考進入初級學院JC,再通過了A水準考試,後被南洋理工大學錄取。

就讀大學前,他還在新加坡武裝部隊里服了兩年兵役。

L先生給椰子曬了他服役期間的照片

讀完大學課程後,L先生選擇了留了下來,成為了一名普通上班族。

談及對新加坡和中國的情感時,L先生顯得很是為難。

「我生命中的一大半時間都是在新加坡度過的,我在這經歷了很多事情。這裡有我幾乎所有的人際關係,有我的老師、我的同學、我的朋友......」

「我不是沒有回過國,每年我都至少回去兩次的。但是除了家人之外,我出門幾乎找不到任何熟知的同齡人能跟我哪怕一起出門去咖啡店坐著聊會天。」

L先生回想起今年四月回國候的感受,這讓他感到很不甘心,但現實卻讓他有些踟躕不前。

「我想我應該是回不去了......但是我真的很喜歡國內啊。」

L先生至今未入新加坡公民

「新加坡——短擇到永居」

Thressa,新加坡公司XXX Ark常務董事,來新加坡14年

從小在福建海邊長大的Thressa,從來沒有想過長大後的她,會一個人拖著兩個箱子,來到同樣被海水環繞的新加坡。

藉由08年北京奧運會的契機,全球化進程進一步加深,Thressa就乘著這股東風走出了中國。

她來到某中資企業在新加坡營業部工作,負責開拓東南亞市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圖文無關,只供參照

藉由工作,她能夠將中國企業的優秀之處展示給更多新加坡人,這份工作給她帶來的民族自豪感。

不過,一開始Thressa並沒有將新加坡放進她的長期計劃里。新加坡對她而言只是短擇罷了。

要不時機成熟就回國,要不藉由新加坡這塊跳板往西方世界跳,Thressa當初是這麼想的。

抱著這樣的心思,Thressa原以為她的新加坡之旅可能在某個節點就會突然戛然而止。

但是,在這裡她遇到了她的先生,也是她現在商業上的合作夥伴。Thressa在新加坡成了家,逐漸發現了新加坡的「美」。

婚後的她在丈夫的建議下開始在新加坡創業,目前已經有了穩定的利潤的收入。

示意圖,圖源:彭博社

在她看來,新加坡在文化上擁有著東方的「內斂」,而在商業和社會體制上則相當西化。東西方的交融孕育出了別樣的新加坡特色。

再加上新加坡穩定的政策環境、健全的法律法規、政府的創業扶持和開放公平的營商環境,這讓企業可以一邊立足新加坡一邊放眼世界,非常適合創業者。

示意圖,圖源:CNBC

「新加坡處於東西方的交匯點上,背靠著東南亞巨大市場,可以虹吸東南亞的人口紅利。」

Thressa表示,未來她將不排除回國,但大機率是以另外一種身份(商業人士)回去的。

「我不適應新加坡的這些」

X女士,新加坡某中小型企業部門主管,來新加坡半年多

X女士來新加坡的理由很簡單。

她曾經在國內某機構工作多年,想要換個環境但又不想被迫去人生地不熟的歐美,新加坡幾乎成了當時她唯一的選擇。

X女士辦公場所外的景色

還沒來新加坡多久,但是X女士最近她有些被新加坡嚴格的法律法規搞得有些崩潰。

在巴士或者地鐵上不能吃東西、不能在公共場所攀折花草樹木、不能放生動物、在家裸奔、不允許在大街上唱歌,還有很多地方禁止吸菸......!

X女士說,剛來新加坡沒多久的人,實在是很容易不小心就踩雷.......

示意圖,圖源:海峽時報

不過,X女士也坦承,這些細緻嚴苛的法律法規並不是沒用的,這為新加坡帶來了良好的環境。

新加坡馬路上大多都很乾凈,而且人民素質也因法律原因相對較高,生活很安心。

X女士說,自己有一次在小販中心吃飯時不小心把手機落桌上了,等到半個多小時後回去看,手機還在原地......

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X女士觀察到很多新加坡人都是按部就班地生活,這讓她未免感到有些無趣。

她來新加坡的時間還算短,因此現在也還沒想好前路該怎麼走。

走一步算一步,是她現在的想法。至少現在新加坡對她而言算是個「家」。

在更久遠的時期,來自中國的華人們在這裡落地生根,將新加坡設成了一顆世界明珠。

航運中心、金融中心、旅遊中心、商貿中心......這些都是一代又一代華人們賦予新加坡的光環。

By椰子

而坊間最近出現一種聲音:現在,新一輪的遷移融合大潮已然到來。

新加坡看起來是很受中國人歡迎的一個地方。

留下還是離開,椰友們你們是怎麼想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們的看法~

更多精彩文章進入

【新加坡獅城椰子公眾號】看看


相关文章

  • 新加坡泡泡瑪特母親節活動!指定款買一送一+買滿88新送禮物🥳長周末就去買買買~
  • 新加坡本地銀行開戶攻略指南——華僑銀行,您不可或缺的選擇
  • 黃循財出席衛塞節慶典:以佛教精神為紐帶,共築和諧社會
  • 今天快去!新加坡這裡有免費美祿!還有半價火鍋、特價自助餐....
  • 月薪1萬新幣還缺人!新加坡這10 個高薪崗位正在暴富!最新行業薪水曝光
  • 在新加坡,興趣班不僅是孩子們的選擇
  • 新加坡泡泡瑪特母親節活動!指定款買一送一+買滿88新送禮物🥳長周末就去買買買~
  • 新加坡本地銀行開戶攻略指南——華僑銀行,您不可或缺的選擇
  • 黃循財出席衛塞節慶典:以佛教精神為紐帶,共築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