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炒攤小販砍殺蟒蛇接1000元銷案罰款,是新加坡第一起因砍殺野生動物被罰款的案例。國家公園局解釋蟒蛇當時已暈眩,應交給當局處理,沒必要砍殺。
煮炒攤小販張瑞奇揮多刀把蛇砍死,結果接到1000元銷案罰款。(檔案照片)
國家公園局野生動物管理與外展處長侯俊明接受《聯合早報》專訪,對於近期引起熱議的砍蛇接罰款事件,解釋當局開罰的理由和考量。
煮炒攤小販張瑞奇(54歲)今年4月18日凌晨1時許,在文禮坊熟食中心和濕巴剎發現一條蟒蛇後,與其他人一起用籃子和桶敲打蛇,他隨後徒手抓起蛇放在一個籃子中,再揮多刀把蛇砍死。
他早前受訪時說,因擔心蟒蛇傷害到其他人,過後見蟒蛇奄奄一息好像很痛苦,才將它砍死,自己的左前臂也在捉蛇過程中被咬傷。
張瑞奇因觸犯野生動物法令,在今年10月接到1000元銷案罰款罰單。
公園局:蟒蛇看似兇狠實為害羞
有九成機率會避開人類
侯俊明指出,從網絡流傳的視頻可以看到,當時蟒蛇已經被打至暈眩,張瑞奇可以等待當局人員到場把蛇抓走,沒必要出手砍殺蟒蛇。
他解釋,雖然蟒蛇看起來兇狠,實際上是害羞的動物,「它們有九成的機率會避開人類,只有在它感受到威脅或要保護幼蛇的情況下,才會逼不得已攻擊人,所以公眾碰到蟒蛇時,不必過於驚慌害怕。」
一般上,蟒蛇會出現在一些小販中心或濕巴剎,是因為這些地方有老鼠出沒,而蟒蛇愛吃老鼠。
蟒蛇也習慣躲在陰暗處,由於車子引擎的溫度適中,一些蟒蛇會在夜間潛入車子的引擎取暖。
侯俊明說,當局不希望公眾抓蛇,主要是因為公眾沒有相關經驗,可能會用錯方式,不僅傷害蛇,還會導致自己受傷。「蛇一旦察覺威脅,會反過來咬人;若強行把蛇拉出車子,也會嚇到蛇,導致蛇越鑽越進或勒得更緊。」
看到蛇別去刺激它
保持冷靜後退通報公園局
侯俊明建議公眾一旦看到蛇,儘量不要刺激它,保持冷靜慢慢後退,並馬上通報公園局。若擔心蛇溜走,可以在安全距離下,觀察蛇的動向,再通知到場的人員。
倘若蛇已被抓,公眾應直接把它關在箱子裡,等待當局人員到場。
「如果一時想不起公園局的熱線號碼,可以撥電給警方再轉介給公園局。我們的人員都受過訓練,也有相應的工具抓蛇。捉到的蛇會交給獸醫評估健康狀況,再將它放生。」
動物一般在有食物地方出沒
公眾應保持社區衛生
侯俊明說,公園局密切留意各種野生動物的動向和數量,動物一般都出沒在有食物的地方,所以公眾應儘可能保持社區衛生,避免引來蟲鼠和野生動物。
「事發後,公園局傳召張瑞奇問話,並調查當時的情況,經過詳細評估和考量後,決定罰他1000元作為警示,同時也建議他正確應對蟒蛇的方式。」
對於張瑞奇砍蛇受罰1000元在網上引發熱議,關愛動物研究協會聯合首席執行長安布說,根據野生動物法令,任何人若未經允許獵殺野生動物,將面對最高1萬元罰款,或坐牢最長半年,或兩者兼施。「考慮到最高刑罰和當事人犯下的殘暴行為,1000元的銷案罰款是相當寬容的。」
他說,公眾可能會錯誤認為殺蛇對人身安全至關重要,並認為這是一種英雄行為,但野生動物其實更害怕人類。「殺害野生動物與成為英雄,或展示蠻力無關。在新加坡,我們必須意識到殺死蛇或巨蜥等野生動物是一種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