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奉行「罰款」,還將這門「藝術」發揚到極致的新加坡,如今不但「後繼有人」,還「青出於藍」。
近日,網上流傳一份來自中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普基鎮新農村的《新農村美麗鄉村行動人居環境罰款標準》,要對沒做家務的村民進行處罰。
廚房碗筷不洗、擺放不整齊,客廳擺放凌亂、地面不清潔、沙發茶几髒亂,院壩有雜物、室內外有蜘蛛網等一律被視為」陋習「,都得罰款。
村委會不僅管理公共環境衛生,竟然還管到別人家裡頭,實在有點誇張。
管到家裡頭就算了,竟然連居民的閨房也管,而且還管得超細。
臥室里的衣服不整齊得罰款,不整理床鋪也得罰,四件套床上用品沒清洗也要罰。
紅螞蟻好奇的是,有沒有洗「執法人員」如何獲知?難不成他們得先嗅一下有沒有異味?
根據凌亂骯髒的嚴重程度,會被罰3元人民幣(約0.56新元)至10元不等的罰款。最高罰款的項目竟然是蹲地用餐,罰款20元。你可能會感到疑惑,蹲地用餐究竟有多不雅?
雖說罰款金額都挺低,但如果你的家處處都不合格,也要被罰好幾十元,而且整個村的會知道。
文件備註「經罰款後仍不整改,第二次檢查到罰款翻倍」。
上訴列舉的14種「髒亂差」的行為,除了門前堆放糞便,在新加坡的任何家庭應該都能找到這些被歸為陋習的行為。
有網民認為,村委會管村民的嚴苛程度好比監獄裡的犯人,也比媽媽和家婆管得更嚴,這根本就是干擾別人的私生活。
中國無奇不有,還是村政府管太多? 公開資料顯示,普格縣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2020年11月才脫貧摘帽,是四川最後一批脫貧的地方。當地人口21萬8800人,其中彝族占85.6%,農業人口占92.7%。
普格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向媒體證實,目前當地的確在進行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但每個地方的政策不一樣,該縣並未發布統一的人居環境罰款標準。
該工作人員說,
當地民眾雖然脫貧了,但是他們的人居環境特別差,生病的特別多,就是因為他們「個人衛生太差了」,病從口入,會造成返貧。
例如,如果一個家庭被罰3元,村委將用這筆錢為他們購買一把掃帚。如果罰款是10元,就用這筆錢給他們買一個盆。目標是改變這些不良習慣。這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
「(制定)該標準通過了村民代表大會,原計劃11月10日開始實施,但因為最近工作忙,這些標準沒落實,還沒罰款,尚在宣傳階段。」
其實早前去年7月,涼山州部分地區已在宣傳《關於治理蹲地用餐深化移風易俗的通知》。涼山州越西縣委當時曾強調:
「越是邊遠村落,越需要加強移風易俗宣傳教育引導。要引導群眾堅決抵制徹底改掉席地而坐、蹲地就餐等陋習,形成文明新風。」
在振興鄉村和扶貧的背景下,這些處罰是合理的。離譜的環境衛生情況只能催生離譜的政策。在基層工作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要有挑戰性得多。在一些貧困地區,改變風俗習慣需要一些外力。除了罰款,可能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了。
不過北京市法典航艦律師事務所張德志認為,根據相關法規,無論是村委會,還是鎮政府都無權作出這樣的處罰規定,或者制定處罰標準。村規民約可以對村民提出一些道德生活方面要求,但沒有強制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