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渐渐失去的,我们在其他城市看到了。拼搏是其一,还有其他。
竞争力可以测量,用框架与条件逐一比对,看哪一个经济体更强。新加坡在人才竞争力指数排行榜连续三年排名第二,只落在瑞士之后;美国排名第三。放眼,我们当然厉害。
不过,感觉无法取代,有些人说,新加坡人不够拼了,比起从前。从前是感觉,如果我们继续相信科学,可以不必理会。
国家顶住了 新加坡人不拼了,那就没有竞争力了吗?不见得。没有的是饥饿和进取心,倒是真的。
新加坡在最新的全球竞争力排名比去年退步一个名次,排第四,怎么说也是亚洲第一。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研究院,前三名是丹麦、爱尔兰和瑞士。
竞争力是国家的骨架与肌肉支撑起来的实力,新加坡国小力强,顶住了。至于人民有没有跟上,要自省才看得清楚。
感觉效率没了 外地朋友来新加坡出差,比较这里的年轻人,只说了一句:如果是在我们那里,再难的事也早就完成了。
然后,就不再说下去了。语气中没有埋怨,直接表达的是,这里的效率与能量,到喉不到胃的观察。
我们渐渐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自然也看不到日益低落的差异。
过去新加坡的效率是引以为豪的实力,高效率表示可以更快完成工作,无论是政府部门的程序申请,或者是民间的服务流程,通常不必等太久,特别是相较于周边国家,甚至是亚洲地区。
排名总是名列前茅,习惯给自己高标准、追求高效率,新加坡有几代人奠基,实力靠拼搏建立。后来,老一辈话不多说,年轻一代自有想法,多说不见得能改变什么。
当日子渐渐富裕,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成了一件不可轻忽的权利,效率很难不成为代价之一。
这么一来,选择是一种态度了。
追上来了 上海来的朋友说,很久以前,新加坡是他们学习与羡慕的目标,然后客气又不失准确地说,现在当然也是,只不过上海追上来了,有一批人更拼,有一些人躺平,整体上是更有活力,也看到了拼劲。
是的,新加坡渐渐失去的,我们在其他城市看到了。拼搏是其一,还有其他。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