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东海岸、在滨海东至丹那美拉的岸外填海造岛的“长岛”(Long Island)计划,早在1991年概念总蓝图中就首次提及,当时的设想是将它发展为一个靠海的住宅区。
长岛将建在东海岸公园外的海域,填海而成的土地会与公园平行。它和东海岸公园间的水域则会形成新的蓄水池。(市区重建局构想图)
随着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加剧,“长岛”如今也添加了预防海岸被洪水淹没的重要功能。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11月28日在东海岸公园一个活动上宣布“长岛”的发展计划。
海平面上升直接冲击东海岸
50多年前,新加坡在东部填海造地,东海岸公园也于1970年代在这片填海地段上茁壮成长。但东海岸位于低洼地带,面对水患的高风险。
到本世纪末,新加坡周围的平均海平面预计将升高多达1米,若同时遇上极端涨潮和风暴潮,甚至可能上涨四五米,足以淹没新加坡三分之一的地区。
今年1月,东海岸公园就因为下骤雨,一些地方淹水约两个小时。
其他防洪方案有哪些?
伴随海平面上升的威胁迫在眉睫,公用事业局2021年起探讨如何抵御东海岸被洪水淹没,除了建设“长岛”,也探讨在沿海筑起3米高的海堤,以及12个防潮闸和泵站。
虽然这个选项技术上可行,不过,基于海堤的建设需一段时间,这将显著影响东海岸公园使用者的体验;12个防潮闸和泵站也需占用相当大的面积,大大减少公众能享用的空间。因此,这些方案都不尽理想。
长岛的设计概念
长岛将由三块填海土地组成,占地约800公顷,面积约等于两个滨海湾。这个人工岛落成后,会高于现有土地,从滨海堤坝延伸至丹那美拉渡轮码头,横跨东海岸公园,总长约18公里。它与东海岸公园之间的水域则会形成新的蓄水池,这预料会是新加坡建造的第18个蓄水池。
建长岛有何好处?
长岛不仅有潜力保护东海岸地区免受海平面上升影响,还可多添20公里的滨水公园,增加土地面积,可供建造住宅,以及工业和娱乐休闲等设施。它能帮忙新加坡实现五大目标:
保护我们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为公园使用者保护现有的东海岸公园
加强我们的水供韧性
发展更多滨海户外休闲设施
为后代子孙创造更多土地和选项
构想图的右方是新加坡计划填海兴建的“长岛”,落成后可以打造休闲设施和住宅区等。从长岛眺望对岸可看到东海岸公园,公众可在新的蓄水池进行水上活动。(市区重建局构想图)
建长岛要多久?
填海建长岛是一个浩大工程,从研究到落成需要数十年。目前我们还处于早期阶段,技术研究须大概五年的时间,包括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了解地段的土壤,以及寻求利益相关者的反馈等。
研究旨在了解工程有哪些可能性、最具成本效益的设计,如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等。在掌握这些细节后,填海工程才可正式动工。
新加坡有哪些填海项目?
2019年,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时指出,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绝不容忽视,为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新加坡必须采取防御性措施保护海岸线,包括确保新发展项目建在至少高于平均海平面4米以上的结构,关键基础建设则建在至少高于平均海平面5米的结构上。
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T5)
为应付海平面升高的威胁,自2011年以来,新加坡的填土地段最低高度须增高至少一米。1981年启用的樟宜机场是建在填海地段上,未来重点发展的樟宜东地段和第五搭客大厦(T5)也同样将建在填海地段,这个地段占地约1080公顷,T5地面就比平均海平面高出5.5米。
T5所在的樟宜东地段占地约1080公顷,地面就比平均海平面高出5.5米。(档案照片)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