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黄和栋】代步工具何时才不是问题?

2023-12-02     月泓     13468

【城市呼吸|黄和栋】代步工具何时才不是问题? 长久以来无法解决的安全隐患问题,归根究底,是人性自私与罔顾他人心态在作祟……

日前媒体报道,阿裕尼弯一座天桥衔接巴耶利峇大道,是两处居民往返必经之路,有人申诉过此天桥得步步为营,因为常有脚踏车骑士横冲直撞,危及行人安全,希望有关当局处理。

脚踏车造成行人困扰,由来已久,主要是法律允许脚踏车在行人道上行驶,这两个速度不成比例的人和代步工具放在一起,必然会出问题。

脚踏车隐患难解决 或许本地脚踏车引起的意外事故相对不多,才没引起更大关注,但不多,不代表没有,脚踏车造成事故后没被大肆报道,亦有可能是因为骑着脚踏车的肇事者根本抓不到,一般上发生意外后,骑士若不主动停下来而选择绝尘而去,伤者除了自叹倒霉,是无可奈何的。

这也是脚踏车隐患最难解决的问题,目前为止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对此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因为脚踏车不比汽车,若要所有骑士为脚踏车注册或挂上车牌,只会困难重重,耗费大量社会资源之余,亦未必能有效解改善。

【城市呼吸|黄和栋】代步工具何时才不是问题? 父亲带着孩子骑乘电动脚踏车。(图:TODAY)

代步工具停放问题 日前有新闻报道,某人带着年迈父母到商场用餐,将父母的个人代步工具置放在餐馆内,遭保安开通知书,要求他们将代步工具移到商场指定停放处。

爆料者认为保安欠缺人情味,但网民则大多表示认同保安,毕竟规定就是规定,若保安基于人情味网开一面,会不会接下来有更多同类要求浮现?别忘了,人类是很懂得有样学样的品种,也很善于道德与情绪勒索。

个人代步工具曾经大量出现,在公路和行人道路上我行我素,无视其他道路使用者安全,在政府颁布更严格法令管制后,才大大减少,让行人松了一口气。

但近来相对“蓬勃”的,是给残障人士使用的代步工具(也称电动轮椅),这个类型不受个人代步工具限制影响,可在人行道和走廊等等地方畅然行驶。

虽说电动轮椅速度不快(当然还是比人走路快),但体积庞大,很多时候在狭窄走廊和人行道行驶时,行人都得特意避开让道,若遇到持着拐杖走不快的年迈行人,会有来不及让路而引发意外的可能性。

【城市呼吸|黄和栋】代步工具何时才不是问题? 行动不便人士使用的电动代步工具,虽然速度不快,也存在意外可能。(图:8视界新闻网)

谁在使用电动轮椅 重点是,如今越来越常见到这类代步工具的骑士,似乎并非真的残障人士,有人宣称就曾见过将电动轮椅置放商场停放处后,宛如常人一般走路进入商场的骑士。

数月前就有报道称,中国广东出现大量年轻人骑着电动轮椅上下班或逛街的现象,这些人秉持着“我废我骄傲”的态度,认为自己不用考驾照不用花钱买汽车,也能不费力到处去,是相当聪明的做法,若我国再不管制电动轮椅使用者,会不会日后也迎来更多“废人”当道?

相对于脚踏车,电动轮椅要控管的话简易得多,或许政府该严格规定,只有政府医院医生证明需代步者才能购买。

至于长久以来无法解决的安全隐患问题,归根究底,是人性自私与罔顾他人心态在作祟,若骑士们都能多一点耐性,多一些爱心,多很多社会责任感,根本无须劳民费神。

法治社会依法处置理所当然,但若所有事情到最后都必须动之以法,而无法让人们自动自发,那只能说,我们并不是一个令人向往和引以为荣的社会。这,才是最该正视的问题。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