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黃和棟】代步工具何時才不是問題?

2023-12-02

長久以來無法解決的安全隱患問題,歸根究底,是人性自私與罔顧他人心態在作祟……

日前媒體報道,阿裕尼彎一座天橋銜接巴耶利峇大道,是兩處居民往返必經之路,有人申訴過此天橋得步步為營,因為常有腳踏車騎士橫衝直撞,危及行人安全,希望有關當局處理。

腳踏車造成行人困擾,由來已久,主要是法律允許腳踏車在行人道上行駛,這兩個速度不成比例的人和代步工具放在一起,必然會出問題。

腳踏車隱患難解決 或許本地腳踏車引起的意外事故相對不多,才沒引起更大關注,但不多,不代表沒有,腳踏車造成事故後沒被大肆報道,亦有可能是因為騎著腳踏車的肇事者根本抓不到,一般上發生意外後,騎士若不主動停下來而選擇絕塵而去,傷者除了自嘆倒霉,是無可奈何的。

這也是腳踏車隱患最難解決的問題,目前為止全球沒有一個國家能對此提出完善的解決方案,因為腳踏車不比汽車,若要所有騎士為腳踏車註冊或掛上車牌,只會困難重重,耗費大量社會資源之餘,亦未必能有效解改善。

父親帶著孩子騎乘電動腳踏車。(圖:TODAY)

代步工具停放問題 日前有新聞報道,某人帶著年邁父母到商場用餐,將父母的個人代步工具置放在餐館內,遭保安開通知書,要求他們將代步工具移到商場指定停放處。

爆料者認為保安欠缺人情味,但網民則大多表示認同保安,畢竟規定就是規定,若保安基於人情味網開一面,會不會接下來有更多同類要求浮現?別忘了,人類是很懂得有樣學樣的品種,也很善於道德與情緒勒索。

個人代步工具曾經大量出現,在公路和行人道路上我行我素,無視其他道路使用者安全,在政府頒布更嚴格法令管制後,才大大減少,讓行人鬆了一口氣。

但近來相對「蓬勃」的,是給殘障人士使用的代步工具(也稱電動輪椅),這個類型不受個人代步工具限制影響,可在人行道和走廊等等地方暢然行駛。

雖說電動輪椅速度不快(當然還是比人走路快),但體積龐大,很多時候在狹窄走廊和人行道行駛時,行人都得特意避開讓道,若遇到持著拐杖走不快的年邁行人,會有來不及讓路而引發意外的可能性。

行動不便人士使用的電動代步工具,雖然速度不快,也存在意外可能。(圖:8視界新聞網)

誰在使用電動輪椅 重點是,如今越來越常見到這類代步工具的騎士,似乎並非真的殘障人士,有人宣稱就曾見過將電動輪椅置放商場停放處後,宛如常人一般走路進入商場的騎士。

數月前就有報道稱,中國廣東出現大量年輕人騎著電動輪椅上下班或逛街的現象,這些人秉持著「我廢我驕傲」的態度,認為自己不用考駕照不用花錢買汽車,也能不費力到處去,是相當聰明的做法,若我國再不管制電動輪椅使用者,會不會日後也迎來更多「廢人」當道?

相對於腳踏車,電動輪椅要控管的話簡易得多,或許政府該嚴格規定,只有政府醫院醫生證明需代步者才能購買。

至於長久以來無法解決的安全隱患問題,歸根究底,是人性自私與罔顧他人心態在作祟,若騎士們都能多一點耐性,多一些愛心,多很多社會責任感,根本無須勞民費神。

法治社會依法處置理所當然,但若所有事情到最後都必須動之以法,而無法讓人們自動自發,那只能說,我們並不是一個令人嚮往和引以為榮的社會。這,才是最該正視的問題。

請點擊《城市呼吸》系列報道,閱讀更多文章。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相关文章

  • 新加坡男幫妻子申請准證,卻因這一舉動遭拒簽、雙雙被罰$3500!
  • 網傳視頻男子遭人毒打 警逮一對男女起武器和現金
  • 酒後暴行!65 歲男子巴士站狠毆女鄰居,再襲警獲刑 18 周
  • 當啃老族伸手要錢 不肖女打老母入獄
  • 業者預計來臨長周末 往新山乘客人數將增加五成
  • 獅城女子稱於美國機場被扣留兩小時 還被官員問及銀行存款數額
  • 綠動新加坡活動回歸 推出900多個項目
  • 女神卡卡下周本地開唱 商家紛紛推出主題商品和活動
  • 黃總理:大選後首要任務是處理經濟問題及對國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