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elShort火出圈,IP(智慧財產權)來自中國、主要市場則在美國,似乎跟新加坡沾不上邊。不過,眼尖的市場人士已認出,它跟一眾「原籍中國」平台有著相似的成長軌跡。以TikTok、快時尚巨頭希音(SHEIN)而言,它們都刻意淡化了中國背景,選擇落戶新加坡。即使不在新加坡設立據點,一眾以科技賦能(tech-enabled)的跨國新興企業,仍有可能與新加坡有連結。
過去兩個星期,一個名為ReelShort的短劇應用猶如橫空出世,引起不少國際媒體關注。
開發這個應用的楓葉互動(Crazy Maple Studio)是中國數碼出版企業「中文在線」子公司,短劇主打具濃厚中國色彩的「霸道總裁」等戀愛題材,每集約3分鐘,一套數十集,首幾集免費,隨後須付費解鎖。
應用去年8月上線,受眾群鎖定為北美年輕女性,原本上載編譯後的中國短劇,表現不溫不火,之後開始採用歐美演員,從今年6月起迎來爆髮式增長。
ReelShort短劇主打具濃厚中國色彩的「霸道總裁」等戀愛題材,每集約3分鐘,一套數十集,首幾集免費,隨後須付費解鎖。(應用截圖)
進入11月中旬,應用開始霸榜,躍居美國iOS娛樂榜榜首,下載量超越中國科企巨頭位元組跳動(ByteDance)旗下社交短視頻平台TikTok,還帶動母公司「中文在線」股價狂漲超過100%,市值翻倍至215億人民幣(約41億新元)。
ReelShort火出圈,IP(智慧財產權)來自中國、主要市場則在美國,似乎跟新加坡沾不上邊。不過,眼尖的市場人士已認出,它跟一眾「原籍中國」平台有著相似的成長軌跡。
部分外企淡化背景
選擇新加坡為總部
以TikTok、快時尚巨頭希音(SHEIN)而言,它們都刻意淡化了中國背景,選擇落戶新加坡。
TikTok將全球總部設在新加坡和美國洛杉磯,並聘用新加坡人周受資為執行長。希音除了將全球總部搬來新加坡,還註銷中國主營實體,網站也不提它創立於南京。
希音已把全球總部搬來新加坡,圖為希音在本地的門店。(李健瑋攝)
在剛過去的星期一(11月27日),今年以29億元身家在新加坡富豪榜排名第22的企業家、復星集團聯合創始人梁信軍就在《聯合早報》首場「早起步」爐邊對話會上就提及,中美脫鉤已不可阻擋。
他說,有越來越多中國公司會把海外業務獨立分拆,確保從股東、管理層、數據和隱私保護等方面都與母體分開,美國公司也是如此,新加坡就成為它們分拆後的最佳註冊地。
當然,不折中選新加坡的也有,包括在11月28日宣布第三季營收激增94%至688.4億人民幣,促使股價大漲、市值首次超越阿里巴巴的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其逆勢增長與旗下海外電商平台Temu分不開關係,而Temu總部距離「死對頭」希音很遠,從一開始就設在美國波士頓。
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市值首次超越阿里巴巴,與旗下海外電商平台Temu分不開關係。(路透社)
再回頭看ReelShort,開發公司設在美國矽谷,在好萊塢也有工作室,主要服務美國觀眾,直接從美國矩陣似乎比較合理。
然而,即使不在新加坡設立據點,一眾以科技賦能(tech-enabled)的跨國新興企業,仍有可能與新加坡有連結。
在首場「早起步」爐邊對話會上,梁信軍就分享了幾組不太為新加坡人所知的數據。
英偉達第三大海外市場是新加坡
譬如,由於用於人工智慧(AI)訓練的圖形處理器(GPU)晶片需求大增,晶片巨頭英偉達上星期宣布第三季營收增長206%至逾181億美元(約241億新元),是當周緊跟人工智慧巨頭OpenAI宮斗劇之後,最引全球矚目的財經新聞。
在傲人增長之下,較少被人們關注到的是,英偉達的營收到底來自何方。
今年第三季,新加坡市場占英偉達總營收的15%,是公司的第三大海外市場。(路透社)
扣除賣去美國本土(35%)、台灣(24%)、以及中國大陸和香港(22%)的晶片,新加坡市場足足占了公司總營收的15%,是公司的第三大海外市場。
實際上,這個占比在短短一年間增長6個百分點;以金額來看,公司來自新加坡的營收從去年10月底的5.4億美元,連翻四倍至今年同期的逾27億美元,遠超公司整體營收增長。
此外,新加坡占全球半導體市場的11%、占全球半導體設備產能的20%。
不得不說,總人口還不到570萬人的新加坡,在全球電子和晶片供需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令人驚嘆。
因此,接下來身處新加坡,相關的就業和發展機會絕對會有很多。
梁信軍就認為,新加坡年輕人應該把AI的運用,如大型語言模型(LLM)當成英語與母語之外的第三語文來學習。
巧合的是,尚達曼總統28日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舉行的世界領袖論壇上也做出類似的表述。
他指出,AI將加快所有領域的創新步伐,新加坡須把握其所帶來的好處,也須設法讓所有人學習使用這個工具,當有些人因AI無可避免地失去工作時,能轉向其他領域。
尚達曼總統(左)日前在世界領袖論壇上指出,新加坡必須要成為迅速採納新技術的地方。(通訊及新聞部提供)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AI可助打破物理或人力瓶頸
尚達曼也認為,新加坡並不一定要在科技的前沿,創造出突破性的技術,「但必須要成為迅速採納新技術的地方,把有趣的概念轉化成可行的商業方案」。
打個比方,像ReelShort主打的美國短劇,其實也能在新加坡製作。
撇開演員的臉孔或聲紋有專屬權益和相關法律規範,如今的生成式AI已無須動用配音演員和翻譯員,就可通過換臉和語言切換技術,把影視內容和角色全面在地化。
也就是說,同一部短劇,如果在英國播放,主角就是口操英語的歐裔臉孔、如果在日本播放,主角就可以切換成口操日語的亞洲臉孔。
韓國科技企業Pulse9利用AI技術創建虛擬人,集合10多名真人演員技能,讓虛擬人能唱會跳、播報新聞。(法新社)
在技術的加持下,新加坡或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其實能克服物理上或人力上的瓶頸,把一個商業方案精準地客制化,迅速開拓成全球性事業。
當然,能顛覆現有商業秩序的方案從哪裡來,人們從現在起又該如何為顛覆性時代做好準備,仍是真切和迫切的問題。
梁信軍:培養孩子學習熱誠和信心更有價值
在「早起步」對話會上,就有觀眾問梁信軍,面對Web3和AI科技的高速發展,父母該如何規劃孩子的中小學教育。
對此,梁信軍強調,與其讓孩子學習編程等硬技能,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熱誠和信心反而更有價值。
在養育自己的孩子時,復星集團聯合創始人梁信軍說:「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讓他厭倦學習...任何可能會打消他學習激情的事,我絕對不幹。」(唐家鴻攝)
他以個人經歷為例說,在大學時期輔導過的高考生成績斐然,他傳授的並不是解題技巧,而是不斷加強學生的自信,改變了他們的精神面貌;等到養育自己的孩子時,「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讓他厭倦學習...任何可能會打消他學習激情的事,我絕對不幹。」
這也令人想起28日去世、美國股神巴菲特老搭檔芒格(Charlie Munger)生前以學習為樂、終身學習的態度。
股神巴菲特(左)與老搭檔芒格。(檔案照片)
2007年,芒格在南加州法學院(USC Law School)畢業典禮上演講時提到,自己不斷看到有些人越活越好,他們並非最聰明或最勤奮的人,但卻是學習機器,「每晚睡覺時都比那天早晨聰明一點點」。
芒格引用哲學家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的「人類只有『發明了發明的方法』,社會才能進步」之說,添加了自己的詮釋:「人也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後,才能進步」。
全球供應鏈博弈仍在演繹中,但過去幾周的發展顯示,即使極其困難的文化輸出,只要找對方法,也可以在去全球化趨勢之中,殺出一條王道。
如今,儘管很多人害怕被AI顛覆的新時代到來,不過若社會內核夠穩夠上進,那或許也是衝破自我局限,成為霸榜霸總的一次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