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啦!
新加坡留學1對1諮詢
領超值驚喜留學禮包
今年11月,在一個全球最富裕國家排行榜中,新加坡被評選為全球最富裕國家。 小小的城市國家新加坡,是怎樣做到財富值領先全球的呢?
到這裡,就不得不提 新加坡的兩大主權基金了,一個是淡馬錫,一個是GIC。 今天,我們先從淡馬錫入手,看看新加坡為什麼會這麼富裕吧。
淡馬錫與新加坡一起成長,
控股企業涵蓋新加坡人的衣食住行
新加坡建國於1965年,而淡馬錫成立於1974年,在時間上僅相差9年。可以說,淡馬錫是跟隨新加坡一起成長起來的。
新加坡建國初期,國內百業待興,經濟基礎薄弱,為扭轉經濟頹勢,「國父」李光耀親自出馬,建立了淡馬錫,管理國有資產。
雖然新加坡政府對淡馬錫擁有100%的控股權,但並不參與其經營管理,而是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形成了「政府-淡馬錫-企業」三級監管體制,即舉世聞名的淡馬錫模式。
據統計,淡馬錫擁有大概45家大型控股公司、80家子公司、600家孫公司,包括新加坡金融、交通、地產、電信、能源、航空、農業、港口、國防等重要領域的頭部企業。
毫不誇張的說, 淡馬錫所掌控的新加坡企業,幾乎涵蓋了新加坡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可以說,新加坡人從早到晚所接觸的一切事物,背後基本都有淡馬錫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 淡馬錫還自主開辦了淡馬錫理工學院,為新加坡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
何晶執掌淡馬錫17年,
帶領淡馬錫走進黃金時代
淡馬錫除了投資新加坡本地市場外,還將亞洲市場和已開發國家市場作為投資戰場,大約一半的資產投向新加坡以外地區。
在淡馬錫成長壯大的過程中,有一個名字至關重要,那就是何晶。何晶另一重廣為人知的身份,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夫人,「國父」李光耀的兒媳。
何晶於2002年首次以董事身份進入淡馬錫,2004年出任淡馬錫CEO,她執掌淡馬錫約17年,帶領淡馬錫進入黃金時代。
出任淡馬錫CEO後,何晶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突破了淡馬錫30年來的舊習,首次公開年報。彼時,淡馬錫的總資產達到900億美元,是新加坡最大的企業。
正是在何晶的主導下,淡馬錫開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共享國家成長紅利。 彼時,正處於經濟蓬勃發展期的中國,自然而然吸引了淡馬錫的目光,成為其在亞洲市場的投資重鎮。
何晶於2021年10月卸任淡馬錫CEO,彼時淡馬錫的凈投資組合價值(截止2021年3月底)達到3810億新元。 淡馬錫股東回報率指數也在2021年出現反彈,全年回報率為24.53%。
2023財年投資組合凈值3820億新元,
中國仍是淡馬錫的投資重鎮
自2004年首次進入中國市場以來, 淡馬錫在中國市場已經持續深耕近20年,其投資足跡橫跨金融、地產、交通、醫藥、機械、服裝、IT等多個傳統行業與新興領域。
而中國市場的開拓,是淡馬錫的繁榮經久不衰的重要因素。淡馬錫進軍中國市場概況分為兩步走:
第一步是2004年之後,投資中國各大商業銀行,例如中國工行和中國建行;投資非金融機構,例如中國平安和中信證券。
第二步是 2010年之後,投資中國一些重要網際網路企業,例如小米、騰訊、阿里等。
此外, 淡馬錫還涉足中國醫療領域,生命科技是淡馬錫格外看重的一個賽道。 例如,淡馬錫投資了醫藥巨擘藥明康德。可以說,凡是賺錢的地方,淡馬錫都不會錯過。
今年7月,淡馬錫公布了2023年度報告。數據顯示, 截至2023年3月31日,淡馬錫的投資組合凈值為3,820億新元,較上一財年的4030億新元縮水210億新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3財年淡馬錫罕見出現赤字,年度凈虧損達73億新元,這是自2016年以來淡馬錫再度出現虧損; 年度股東總回報率為-5.07%,是2016年以來最差的年度表現。
這幾年,全球投資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增加,企業估值普遍下調,導致不少機構成績單「縮水」。投資失利的機構並非淡馬錫一家,連 一向以「穩、准、狠」著稱的軟銀集團,也遭遇了連年虧損的巨大打擊,引得軟銀掌門人孫正義公開道歉、羞愧辭職。
總結
回歸到淡馬錫身上,這次投資失利,既是教訓,也是經驗。倘若淡馬錫能夠從日益複雜的投資市場中開闢一條新路徑,這何嘗不是一種成長呢。
有過去無數成功案例打底,加上淡馬錫的內省和自新,或許淡馬錫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再創輝煌,給投資者一個滿意的交代。
針對此事,通心粉們有什麼看法呢?
- The End -
1 新幣 = 5.3398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1873 新幣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