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罹患子癇前症,需緊急剖腹取出僅25周大的胎兒。醫生估計早產兒須住院至少163天,扣除政府津貼及父母的保健儲蓄支出後,由於初生兒沒有購買醫藥保險,因此要準備高達20萬元的醫藥費。
許相銳(26歲,人力資源專才)與當文員的丈夫(26歲)滿心期待第一個寶寶的降生,不料8月時許相銳卻因子癇前症須緊急剖腹,比預產期提早約15個星期出生的兒子隨即被發現有心臟病和肺病,必須長期住院治療。
「這是我的第一胎,原本期待能看著寶寶健康出世,無奈我在8月28日突然感到身體不適,臉部和腿部浮腫,入院後被診斷患上子癇前症(Pre-eclampsia),得緊急剖腹,將僅25周大的寶寶取出。」
男寶寶李凱倫目前三個多月大,在竹腳婦幼醫院的特別護理育嬰室接受觀察。
許相銳住院治療約一周後才慢慢康復,而寶寶出世後就被送入新生兒加護病房,她和丈夫只能隔著保溫箱探望他。
寶寶患動脈導管未閉
須動手術
由於寶寶未足月出世,被診斷患上先天性心臟病的動脈導管未閉(patent ductus arteriosus,簡稱PDA),在出世一個月後動了手術。寶寶的肺部也未發育健全,至今仍須呼吸器輔助。
許相銳說:「寶寶出生時僅800克,看著他小小的身軀插滿管子,我很心痛,也很內疚沒有照顧好身體,讓寶寶受苦。」
許相銳和丈夫直到寶寶動完手術後,才可以觸摸他的手腳,約一周後終於能抱抱他。
夫婦倆當時將寶寶擁入懷中,感受著寶寶的體溫。輕聲呼喚名字後,看到寶寶睜眼望向自己,夫婦倆雀躍不已,同時又感到一絲苦澀,不捨得寶寶年紀小小就得經歷這一切。
儘管手術後,寶寶的情況有所好轉,但醫生要求繼續觀察,還沒有確定寶寶的出院日期。
病發前買生育保險被拒
在擔心寶寶的健康之餘,接踵而來的龐大醫藥費也讓許相銳和丈夫不知所措。
許相銳說,根據入院時的醫藥費預估,兒子預計要住院163天,入住C級病房的總醫藥費依病情複雜程度,介於43萬2455元到50萬7741元之間。
由於嬰兒一出世就住院,所以沒有來得及購買任何的醫藥保險。因此在扣除政府給予的最高50%津貼及父母兩人的保健儲蓄戶頭後,仍需支付介於16萬元至19萬5483元的醫藥費。
「我在病發前一周本來申購了生育保險,但被保險公司拒保。我們兩個人的合計收入約6000元,還需要繳付房屋貸款,現在又必須準備繳付約20萬元的醫藥費,讓我們不知如何是好。」
他們目前通過眾籌網站Give Asia為寶寶籌集醫藥費,以求渡過難關。
許相銳說:「我們的目標是籌集21萬元醫藥費,如果籌到的善款在支付醫藥費後還有剩餘,我們會捐給其他有需要的人。」
為了支持家庭經濟,許相銳出院不久後就復工,好在獲得僱主體諒可以在家辦公,待寶寶出院後才請四個月的產假好好照顧寶寶。
子癇前症是什麼?
新加坡每100孕婦
有三至五人患子癇前症
子癇前症是妊娠期嚴重的併發症,母親在孕期20周後出現高血壓和尿液中出現蛋白質,得通過產前的尿液和血壓檢查發現症狀。
在亞洲和新加坡,每100個孕婦當中就有三至五人患上子癇前症,會對母親的器官系統,如大腦、肝臟和腎臟,以及胎兒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