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EP续签越来越难了?薪资达标仍被拒,空壳公司被查,这些坑千万别踩

7小时前     缘分     4850

这段时间,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不少人续签EP都失败了,有人因薪资过高

被质疑,有人因公司空壳运营被拒,更有企业临期甩锅要求员工降级WP。

新加坡EP续签越来越难了?薪资达标仍被拒,空壳公司被查,这些坑千万别踩

EP续签的拒签风险

岗位工作内容重叠,续签EP被拒。

虽然很多外籍员工以为“高薪”就能确保顺利续签,但实际上,薪水并非EP续签的唯一决定因素。根据新加坡人力部(MOM)的规定,虽然薪资水平是评估续签申请的重要参考,但更为关键的因素是岗位的性质、公司的运营合规性以及行业的需求

例如,某些高薪的职位,如年薪超过1万新元的资深工程师,可能在工作内容、技术要求或岗位资格等方面未达到要求。如果该职位与本地初级工程师的职责重叠,或者公司未能提供相关的技能证明和岗位的“稀缺性”,也有可能面临续签被拒的风险。

空壳公司被严查。

24年7月,新加坡人力部查处一起典型空壳公司案例:某打着 “数字营销” 旗号的中资企业,为外籍经理申请EP续签时被拒。MOM核查发现,该公司注册地址为共享办公室,无固定办公场所,公司宣称 “雇佣3名本地员工”,但社保记录显示仅为1名兼职行政人员缴纳公积金,其余均为虚构。

最终,外籍经理的 EP被立即撤销,公司因虚假申报被列入黑名单,5年内禁止申请任何工作准证。

新加坡EP续签越来越难了?薪资达标仍被拒,空壳公司被查,这些坑千万别踩

图源:MOM 稀缺行业表

企业在签证变动时的责任履行同样不容忽视。

根据《新加坡雇佣法》,企业在员工签证变动时,负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如果雇主未能提前至少一个月通知员工签证变更,除了要承担签证变更带来的直接费用(如DP续签手续费、国际学校违约金和临时住宿费用等),还需支付额外的精神损害赔偿,以弥补员工因此遭受的损失。

这意味着企业不仅需要在管理上提前做好规划,还需确保与员工签证相关的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定,避免因疏忽或操作不当导致的法律风险。

续签EP这些坑千万别踩

根据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2025年PR申请白皮书,MOM在审批时会核查企业过去3年的合规记录,包括EP降级率、本地员工雇佣比例等,可见公司资质对员工PR申请影响深远。

新加坡EP续签越来越难了?薪资达标仍被拒,空壳公司被查,这些坑千万别踩

图源: MOM《 COMPASS 指南》

个人:证明不可替代性

需用稀缺技能、证书、项目成果或第三方薪资报告,向审核部门证明 “岗位只有你能胜任”,避免陷入高薪但可替代的被动。

公司:若被质疑空壳,用数据自证合规

雇佣至少2名新加坡籍员工,附劳动合同、公积金缴纳记录;用客户合同、发票、银行流水,证明收入覆蓋成本;拿合作协议(如政府项目)或订单量增长数据,体现发展潜力。

应对降级:摆证据谈条件

遭遇EP降级时,先通过绩效评估、项目成果、市场薪资数据证明符合EP要求;再依据新加坡《雇佣法》,指出公司需提前1个月通知,否则需承担家属签证失效、子女转学等损失;最后提出过渡期方案,最大化保障权益。

Jarison丨编辑

HQ丨编审

新加坡眼丨来源

新加坡人力部、小红书丨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