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面臨地緣政治、貿易壁壘等不利因素,新加坡與中國都出現行業風險及增長挑戰的背景下,新加坡中華總商會(SCCCI)仍對投資中國保持樂觀。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高泉慶4月11日在「解讀中國經貿新格局」 ——總商會海外市場工作坊聯誼會論壇上表示,中國市場的潛力龐大,其經濟轉型也將帶來許多新商機。他鼓勵新加坡企業建立對中國市場更透徹的認識,在危機中尋找機會。
他說:「新加坡具備與國際市場聯通、法治、安全和高效等軟實力優勢,中國企業大可通過新加坡,輻射正在迅速崛起的東協市場;同時,中國具備自主研發實力、全產業鏈、多元技能人才和龐大內需市場,這些硬實力是新加坡和周邊國家企業可借力發展的。」
論壇上,專家學者探討了中國經濟放緩、房地產困局中的危與機。華僑銀行大中華地區研究主管謝棟銘認為,房地產行業停滯後,中國的增長動能有相當一部分將來自汽車行業。此外,中國大幅提高對科技的投資,以及推出一系列面向需求側的政策,可能會填補一部分房地產帶來的「坑」。
回到新加坡企業家們關心的「到中國哪裡投資」的問題,謝棟銘建議「跟著新生人口走」,他認為,除一線城市外,廣東和浙江是比較有潛力的省份。
對於中國經濟的另一普遍擔憂——中美脫鉤,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石先蔚認為,美中同處於一個生態系統內,具有極強的互相依賴和互補性,因此不大可能完全脫鉤。
投資機遇或在東協
新加坡銀行環球首席投資官謝佩華則認為,新加坡企業抓住中國商機不一定要去往中國,機遇可能在東協。「這是我們最了解的一些國家,並且中國企業家很看好、也有興趣投資這些國家,我們應該利用這個優勢,拉近中國和東南亞的關係。」
對於行業選擇,謝棟銘建議,新加坡企業在中投資把握綠色和數碼這兩個核心關鍵詞。石先蔚提出,新加坡人可以在跨境電商等「出海」項目中找到機遇,謝佩華認為,除新能源外,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行業也大有潛力。
昇菘集團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林福星分享了集團自2017年進軍中國市場的經驗,他對新加坡企業家提出忠告:無論選擇投資什麼行業或幾線城市,無論品牌有多大多好,開拓新市場的根本還是品質、服務和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