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廊化工岛上,大量工厂的所用地也都是一点点填出来了~
新加坡填海工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滩涂围填、海滨围填和离岛围填。填海的理念经历了由“简单粗暴”到“环保节约”的转变。
滩涂围填:
在填海初期,由于技术有限,基本在原有滩涂沼泽地的自然基底上,进行围海造地,代表区域如驳船码头、唐人街。
海滨围填:
随着技术的提升,新加坡开始在主岛外围进行海滨围填,基于原有主岛海岸线向外平推获得建设用地,如东海岸、樟宜机场和大士等。
离岛围填:
平推式填海会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重视度的不断提高,新加坡开始实行离岛式围填,如裕廊岛和实马高岛。
图片来自:《新加坡填海造地区域的空间演变与规模变化趋势》
看上图不难发现,新加坡填海的顺序是中心地带,然后东西海岸线,接着是周边岛屿。而且,填海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南部,主要是因为北部的海峡较为狭窄,东西向又容易和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引起领土争端。
2003年,马来西亚就曾将新加坡控告到国际海洋法法庭,称新加坡“填海造陆,侵犯别国土地”。不过最后两国进行和解谈判,共同监督填海工程。
黑线为新马边界线,最有争议的部分就是新加坡填海扩大的德光岛
从开始填海到现在,新加坡整整扩大了四分之一!
最近,大士港和德光岛更是准备造出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据新加坡政府的规划,2030年,也许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会猛涨到766平方公里,将一下子扩大6.25%!
据说,丹戎巴葛码头附近将来也要继续填海:
摄于丹戎巴葛中心
看来,在未来的几年,新加坡的土地面积还会一直涨涨涨。然而,填海一平方公里,就需要7000万吨的砂石。那么问题来了,新加坡上哪搞这么多填海的沙子呢?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