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新加坡歲月靜好,車廂卻無法清凈

2024-04-16

社會文明秩序若無法自動建立,政府就必須插手,建立一些規範,通過運動,讓大家慢慢內化,也讓外來者和遊客知道,新加坡想建立怎樣的文明行為。

我的耳機不見了,以為無需耳機也可乘搭公共運輸,後來發現那是個無比煎熬的過程;因為何時何地都有自私的乘客,逼迫旁人接收他們的聲浪垃圾;大部分乘客選擇默默忍受,新加坡中英文媒體均反映此現象,但至今地鐵和巴士公司還未有具體回應。

在新加坡歲月靜好的底下,封閉公共場所的聲浪垃圾,也應同實體垃圾一樣,有法律法規管制。

(檔案照片)

但地鐵公司並非一事無成,今年2月起,地鐵列車到站時會播放特製樂曲,為視障等特需乘客打造更安全和順利的通勤體驗。率先想到弱勢團體,照顧視障者的利益,可喜可賀,但大部分正常人的耳朵卻繼續遭殃。

實際操作又如何?由於沒有管制手機外放,哪怕只有一個乘客這麼做,再加上車廂內的其他正常聲浪,足以淹沒悅耳的進站音樂。這是不是在糟蹋作曲者的創意,以及否定播放音樂的原意?

只有在乘客以文明方式在公共場所如地鐵、巴士和醫院使用手機,保持和維護基本文明的愉悅環境,他們才配得上更好的其他周邊服務。現在連最基本的行為都達不到,長時間大聲交談、手機外放、把肢體無禮地放到其他座位,早已司空見慣,就談不上提升在公共場所的體驗。

如今肆無忌憚,張狂跋扈,絲毫不顧旁人感受的乘客老少皆有,不分國籍。如果旁人告誡非但毫不理會,甚至可能變成言語或肢體衝突。

在地鐵之外,公共巴士是另一個重災區,乘客很容易被手機外放的聲浪前後夾攻,煩不勝煩。司機一般都不予理會、不作為、不勸阻。

難道公共運輸公司不能用播音,或在車廂內貼貼紙「溫馨提醒」?

一名旅居國外多年的朋友近年回國定居,發現新加坡怎麼越來越吵。她說再這樣下去,不如破天荒設立噪音「有聲」車廂,就好像婦孺的特有車廂或博愛座的概念:手機外放的乘客都得坐到這最後一節車廂,只有這裡可以外放手機,把清靜的通勤環境,還給大部分戴耳機或想清靜的乘客。

事實上飽受噪音影響的大多數人,不止聽力受影響,在學習和工作上的情緒也大受干擾,而這是每天的精神折磨。社會文明秩序若無法自動建立,政府就必須插手,建立一些規範,軟硬兼施。就像新加坡從1958年開始,就通過各種運動,教導國民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丟垃圾、要講禮貌。60多年過去了,別以為國家富裕了,國民就會自動文明起來。社會的構成變得更為複雜,就更須要社會運動來約束規範,就像當年成功讓人停止隨地吐痰一樣。正如這名朋友所說:「多一個運動不算多,有運動讓大家慢慢內化,也讓外來者和遊客知道,新加坡想建立怎樣的文明行為。」

新加坡之所以成功,不是等到問題發展到最惡劣的時候,被媒體大事渲染,才來亡羊補牢,才來想對策;也不是因為民情收集渠道不足、不被利用和採納,因此新加坡人變成敢怒不敢言,養成通過投訴抒發負面情緒的「國民個性」。在社媒多個同類「投訴」平台,能看到這樣的情況。

去年地鐵列車、地鐵站和巴士推出聖誕主題裝飾,接著是開齋節裝飾,確實帶來佳節氣氛和煥然一新的乘車感受,我深為讚賞,甚至認為早該有創意地發揮本土的文化特色。然而卻有公眾在相關新聞報道底下留下負面評語,例如浪費資源,不如拿錢去幫助貧困家庭等。事實上決策人做什麼都會有正反面評價,倒不如做立竿見影的事,直接增進通勤的良好體驗?

《聯合早報》讀者也投函《交流站》,反映小朋友在公共運輸上打遊戲製造噪音的現象。這樣的行為等於從小被默許,家長視而不見,絲毫不管束,甚至視為理所當然。這直接挑戰人們對「包容」的定義,包容並非毫無標準,藏污納垢,對於不文明的行為,不但不應包容,還須予以抵制。

在新加坡歲月靜好的底下,封閉公共場所的聲浪垃圾,也應同實體垃圾一樣,有法律法規管制。建議有關當局考慮,該立法就立法,該安靜的人請安靜,或戴上耳機。

(作者是文字工作者/商人)


相关文章

  • 深夜!新加坡一少婦不明緣由墜軌身亡!死前曾做了這2件事......
  • 全網熱議!新加坡新任總理的夫人真的太美了!什麼來頭?
  • 新加坡這裡要開新小販中心!吃飯越來越貴!這樣做躺賺~
  • 她,在中國高考中失利了!來新加坡留學後,找到了全新的目標~
  • 巴士司機不好招怎麼辦?新加坡公司開出獎金,介紹人可得1000元!
  • Famous Amos餅乾50%半價促銷!限時優惠至5月底~免費註冊會員就能解鎖專屬福利!
  • 刷屏!全東南亞都在關注的「胖貓事件」又反轉了!這種事在新加坡也發生過...
  • 嚴孟達:新加坡今後國運如何?我問天
  • 6月學校假期來了,新加坡人出遊中國旅行團,同比增五倍,最受歡迎的景點是……
  • 新加坡青年為何把新總理黃循財稱作「黃爸爸」?
  • 新加坡民防部隊向殉職消防隊長告別,全島消防局鳴警報默哀一分鐘
  • 新加坡CBD網紅組屋轉售價再創新高!五房式賣出151.5萬元